第三十九章(4 / 5)
感慨世事难料。
世事难料。苏华风垂下眼睛。蒋熠这人仗义,结识了不少朋友,安定侯夫人又爱子,自然由着他的性子去,因而他时常和朋友出去吃酒。
男人吃酒的地方,无非两处,酒楼或者青楼。
青楼中最多的是什么?
女人。
第一世的时候,许知瑜那时候已经随着唐少离了京城,再加上安定侯夫人藏着掖着,这件事最后便这么被不清不楚地掩下去了。
反正也不久了。
对许知瑜来说,守孝的日子很清静,她时常在灵堂为父亲抄佛经,不说信不信佛,只是一点一点抄着繁复的佛经,能让她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
也难怪许多人愿意信了。
写完了今日的佛经,她轻轻将佛卷掩起来,看了看外头的天色,好春催芽,青翠了半个后院,不知不觉间,又几月过去。
她正要把佛卷收起来,想起自己把父亲的遗物夹在里头当书签了,便从中取出一张信纸来。
这是在许仲延的书房中整理出来的,它夹在一卷空白的宣纸里,当时许知瑜觉得很惊讶,父亲不是一个粗心的人,怎么会做这样看起来很粗心的事?
许知瑜心想,他这么做,或许就是想着有朝一日,能够让这纸上的内容再见天日。
只是光看上头的内容,她并不能完全猜透。
不知道是第几次了,她再次展开信纸,纸张并不算旧,只在边缘微微泛黄,最多是这几年留下来的。
上头洋洋洒洒引经据典,多是古时候皇帝迟迟不立储君所致的祸端,若只是止于此,许知瑜还不至于猜不透,她本以为父亲在劝皇帝立四皇子为储,却在文末看到一句:“换储乃伤国运之举动。”
可是文中再没有提及,这信戛然而止。应是许仲延也觉得不该妄议储君,只是仍忍不住写下这么一封。
皇帝年岁渐老,太子之位仍未定下来。每隔一阵,早朝上立储的声音就越来越大,便是皇帝再气,甚至后来斩了一位激进言官的脑袋,也不能阻止臣子为国殚精竭虑的赤诚之心。
除了四皇子,便是五皇子了。如果皇帝不立四皇子,不就只有五皇子么?可五皇子年岁小,传闻性子顽劣……
到底是朝事,许知瑜从没与他人再议论过,见尤嬷嬷进门来,她收起纸,暂时放下心里的疑虑,问:“东西准备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