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38章 燕国三大统帅(2 / 6)
将官们一脸愕然的看向杨七。
杨七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继续道:“朕在行军途中的时候,让人给狄青下旨,狄青也是如此回的朕。朕作为师长,今日就再教一教你。”
杨七目光落在穆桂英身上,悠悠道:“少年人当草长莺飞,浑身充满朝气和锐气。唯有如此,才不负少年。现如今的燕国,建国不足二十载,还处在年少之时,需要的就是朝气、锐气。
老成持重、三思而后行之类的话,放在中年人身上还合适。
可放在少年人身上,就是一堆屁话。
有能力的时候,为什么不拼一把?
非要消磨了锐气,把十八岁活成八十八岁。
朕当年只身前往邕州的时候,还不到十八岁。
朕当年要是满脑子的老成持重、三思而后行之类的话,那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南国。
没有南国,又何来西北四府,何来惶惶大燕。”
杨七看向了杨顺,笑道:“朕当年初见杨顺的时候,杨顺只被朕小两岁。可那个时候,朕已经手握一国。杨顺跟狄三郎、种衡三人,一起投的朕。
朕给他们三人,安排了三位师傅,甚至在复兴武院开班的时候,让他们三人进去深造。
过了这些年,种衡在北疆已经执掌一方兵马,狄三郎在孔雀王朝俨然成了一位封疆大吏。
若不是朕这些年压着,不封公爵,他们二人恐怕早已处在了公爵之列。
但是杨顺你呢?
比智慧,你不输给他二人,比谋略,你同样不输给他们二人。
可为何他二人身居高位,你却仍旧在伯爵堆里打转。”
杨顺脸色难看的耷拉下脑袋。
杨七继续道:“你方方面面都强于人,最终却落于人后。其根本原因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总是比他们两个人想的多。总是瞻前顾后,不敢放手一搏。
在昔日的宋辽战场上,种衡仅凭手里的千人,就敢跟上万的辽军叫板。
狄三郎领着五百人,就敢在辽军大阵中冲杀。
而你手握五千人,面对一支三千人兵马的辽军辎重小队,还要瞻前顾后。”
杨顺脑袋压的更低,浑身在打哆嗦。
杨七知道他心里不平静,却没有停下说话,“你这种老成持重、稳扎稳打的做法,让你错过了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