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王宝儿发财(上)(5 / 17)
饥挨饿,虽说要饭的脸皮厚,也不免在夜深人静之际偷偷抹泪,常常自问:难不成这辈子就这样了?
王宝儿有几分志气,越想越不甘,总觉得憋了一口气,暗暗下定决心,说什么也不能再要饭了。别的活儿他也干不了,就到南城外的芦苇荡子捡秫秸秆儿、苇子棍,捡多了打成一捆,背回来卖给水铺。出力多少先放一边,四更前后就得披星戴月地出城,因为五更天亮就有要水的,起晚了不赶趟儿。
当时天津城中的大小水铺不下几十家,通常开在胡同深处,门前没有字号,只在外边挂一块小木头牌子,上写“水铺”二字,里边是一排炉灶。王宝儿常年讨饭,有一份眼力见儿。他送秫秸秆儿的这家水铺与别处不同,不仅门脸大,还有字号,门口挂着幌子,名为“顺隆水铺”,取一顺百顺、生意兴隆之意,位于银子窝路口。进了门一左一右各设老虎灶,因其形状而得名,前边的灶膛如同张开的虎口,后边一根烟囱是老虎尾巴,两边各有三个灶眼,上卧六口大锅,锅上的木头盖子一半固定,另一半是活的。老板是哥儿俩,一人盯三个灶眼儿。各灶的火候不同,紧靠门的头一口锅,下边的火最旺,煮得开水滚沸,二一口锅里是半开水,三一口锅里是温暾水。卖着头锅水,随时再把二锅、三锅的水往前边倒,一来不耽误卖水,二来可以省火,因为这只“老虎”的确太能吃,多少秫秸秆儿也不够烧。两个老板从天不亮就开门,肩上搭着白手巾,手里拿着长把儿的水舀子。有买水的提着铜壶过来,用不着进屋,铜钱扔在笸箩里,打开壶盖放在门口。老板吆喝一声“靠后了您哪”,就从屋里伸出长把儿的水舀子,灌上满满一壶的开水,手底下利索极了。每天早上“顺隆水铺”还代冲鸡蛋汤。买水的人端个大海碗,拿个鸡蛋,到水铺门口把碗搁台阶上,鸡蛋磕进碗里打散了,老板舀起开水往海碗里一冲,这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蛋花汤。回去抓上一把虾皮、冬菜,再来个饽饽,早点就有了。冲一碗鸡蛋汤用不了多少开水,给不给钱无所谓,就为了让大家伙看明白,保证是滚开的沸水,不然这鸡蛋可冲不熟。王宝儿为什么往顺隆水铺送秫秸秆儿呢?一来住得不远,二来和乞讨一个道理,上大户人家讨饭,遇上心善的总能多给一点儿。
打那以后,王宝儿有了正经的事由,捡了秫秸秆儿就往这个水铺送。不过秫秸秆儿这东西不禁烧,加上他年纪小、嘴又亏,单薄得跟张纸似的,一趟背不了多少,供上这两个通膛的大灶,一趟两趟可不够,从城里到城外,一天来来回回往返七八趟。寒来暑往、顶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