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耀眼人生(2 / 4)
“曲阳镇大岭山,是我们县最高的山区,高山土薄成了最困难的贫困村。”记者最后给了柴雨晴一个资源:“全村共有六十八户三百四人,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有八十六人,但是中途轰学的就有十六人了。”连初中都没上完就不读书,这其中有家穷也有自己不愿意读。
义务教育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结果法律在这儿就成了摆设,他们不去读你又能怎么着。
“我的意思是你要不要去亲自考察一下。”记者道:“看看这个村的经济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孩子们的生存情况。”
这个肯定是很有必要的。
柴雨晴穿着运功鞋都是一步三滑的走到了那个叫大岭山的村落。
半山腰的村落看起来还是挺好的,空气很清新。
只不过看着这村落的屋子,家家户户都还是土墙青瓦,因为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柴雨晴感觉自己又 回到了上世纪的八十年代。
“国家有政策让搬迁,可是他们舍不得这半山腰的田地。”记者小声的说着现状:“结对扶贫的单位也很头疼,关键是意识行态上还不行。说到底,还是没有文化知识,高科技的东西不懂,落后的又赚不了钱。孩子们的教育提不上日程,真是让人担心。”
柴雨晴要了那十六个辍学孩子资料。
十六个孩子,从十岁到十四岁不等,甚至小学就开始不去读了。
“村办学校因为长年累月没有老师来,所以就迁到了镇上的中心校一些。”接待他们的村长姓武,大约有六十岁左右:“可是去那儿读书太远了,我们山上去镇上得走三个多小时,一天就得占据七个小时。为此必须是住校,没有住校的就得在镇上租房子,再加上生活费,这样的经济负担很重,不是普通人家能担起的。”
柴雨晴问过了,这个村子年轻人出去打工的都很少。
因为文化不够,识字不多,出去干的都是苦力。
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干得活最累,结果还拿不到工钱,被骗的人多了,导致大家对外面的世界都不太感兴趣了。
那平时都干点什么?
“就是种土,捡些山货。”村长道:“只不过山货也不有卖不掉的时候。”
柴雨晴一问,这儿的山货是木耳,松茸之类的菌子,按说都是挺值钱的。
结果,又卖不掉得多,还可能会扔掉。
真是暴殄天物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