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酒坊(1 / 4)
事实证明, 陆祈浩的担忧不无道理。
这开店的地址已选好, 剩下的就要抓紧时间把店铺开起来了。
回府之后, 陆祈浩把家里人都找来,先让杨家二老去安里屯走一趟, 问问村长村子是否有什么种类农场品需要销售, 把名字和数量记下来, 自己也后都可以收购。事实上,他完全可以去市场上采买, 只因为上次听到来送鸡蛋的安勇说村子里的大豆出来, 现在镇上不来人收了, 想着能帮一把是一把, 他也是举手之劳。
反正,若是饭庄开起来, 安里屯的那点点采买量肯定不够, 若不足再到市场采买即可。
然后在杨小木和陆吟好奇的注视下,纸上写写画画, 定下了饭庄的后续章程。
名字很简单,就叫“陆记饭庄”。陆祈浩在草稿纸上反复练了练,选出自认为写的最好的字,让陆吟去找人做了个招牌匾额。
再找工匠把店铺重新装修一遍, 考虑到大魏消费主流, 陆祈浩把饭庄定位为“高档酒楼。”装修倾向浓郁的文艺范,环境也力求“小资”,尽量往雅致靠拢, 春风楼的主流客人不就是才子们吗,打蛇打七寸,既然要抢它生意,自然就要把这批人给挖过来。
大家不是喜欢吟诗做赋吗?这还不简单,想要装修一个文艺小清新的风格还不是分分钟之事。把墙壁刷白,简简单单写上几首或诗或词,在描上几副应景之画。诗嘛随随便便后世流传下来的不要太多,陆祁浩选在正中大厅白色墙壁上的是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做主打。
这首诗里面,陆祁浩本人最喜欢的就是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种充满自信,自傲孤高的感觉,可以说后世几乎就没有人不被这首诗折服,眼下也正符合大魏风流文人的那种桀骜不驯又纵情享乐的豪迈,全诗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可以想象,当大家喝酒喝高的时候,有人劝酒再来一杯,本来可能不想在消费了,忽然被这首诗一激,怕啥,千金散尽还复来,喝,尽管喝,惟有饮者留其名嘛。
大厅两边,陆祁浩倒是没有来这么具有感染力的诗了,只是来了几句现代的文艺词句,比如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岁月蹉跎,终会相见。”
“我在陆记等你。”
至于吃饭的桌子,千篇一律的木桌太过平凡,陆祈浩花了大银子去布庄割了大量浅青色的棉布,比照桌子裁剪方方正正,吃饭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