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他窄瘦的腰身挂着白玉玉佩(2 / 3)
附庸风雅,吟诗作对的。
风月女子中,也有不少才情出众。
怡红楼既然是京城最大的青楼,里头的姑娘们,也定有不少懂诗词。
而她写的这几首诗词,正是最适合风月场所的。
林舒婉见董大娘将信将疑,便道:“董大娘,你去试试,试试又何妨?”
董大娘咬了下牙,手掌又拍了下书案:“好,这诗词也是你给我的,既如此,这次我就听你的,我这就去。”
——
董大娘离开之后,林舒婉便搬了账册到新设的账房做账。
午饭前,董大娘出现在账房门口,一脸兴奋。
“舒婉,成了。”
——
这日天气正好。
薛佑龄在国子监缓步而行。
他一身天青色的直缀,称得人身长玉立,窄瘦的腰身坠了一块上好的凝脂白玉,随着他的步子轻轻摇摆。他朗眉凤目,相貌俊逸。
世人都称他玉树兰枝,他也当得起这个称号,他在廊下行走,便是国子监一道风景。
突然,薛佑龄脚步一顿,接着他转了个弯,步子也由缓变急。
他快步走到回廊边的几个学生旁边。
“你们刚才在吟什么诗词?”
“薛夫子,”几个学生见到薛佑龄纷纷作揖行礼。
薛佑龄因为才华出众,二十岁就在国子监担任博士一职,现在国子监任职,他见几个学生向他行礼,淡淡颔首:“不必多礼,我刚才走到回廊上,听到你们吟了两句诗词,你们可否再吟一遍给我听?”
“这……”几个学生面面相觑。
“怎么了?”
“夫子,我们也只有两句而已。”
“你们也只有两句?无妨,把这两句说给我,”薛佑龄道。
几个学生互相看了看,其中一个学生终于站出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
薛佑龄站在原地,将这两句诗在心里反复念了几遍,越念越觉得妙:“剩下的呢?”
“啊?”
“这首词剩下的部分呢?”
“薛夫子,”那吟诗的学生说道,“刚才已经禀过夫子了,这首诗我们也只有这两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