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闹太原城(上) (2)(3 / 5)
脑门子都饿绿了,俩眼珠子发凝,这样的主儿腰里顶多有几个铜钱,求签问卦无非是想转运。崔老道不用问也知道,穷人三大愁,一是没钱,二是没钱,三还是没钱,那就指给他一条“发财”的明路,这位信以为真,立马把身上的钱全掏给了崔老道。他却不想想,如若真有“明路”,崔老道为什么自己不去?这就是所谓的江湖伎俩。当时的太原城没有这路生意,老百姓瞧着新鲜,议论纷纷,都觉得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外来的老道肯定也错不了,一来二去传开了,都说崔老道的卦灵,前来求签算卦的人络绎不绝。崔老道也没少捞钱,成天足吃足喝,太好的吃不起,上顿刀削面、下顿刀削面,打个嚏喷从鼻子眼儿里往外甩面条。虽说吃喝不愁,但是来到太原城这么多日子,一直没找到八字够硬的人,却也不免心焦。
这一天和往常一样,崔老道在关帝庙前摆好了摊,等到看热闹的人围拢上来,他猛然间一抬头,看见人丛中有这么一位,三十来岁,身子挺单薄,脸色苍白,眉宇之间隐隐约约有一层黑气。崔老道心说:得了,今天拿你开张了。当场点手一指:“说你呢,不用看别人,贫道等的正是你!”
这位一脸茫然,转头往两旁看了半天,见两边的人也都看他,才知道崔老道爷叫的是他,这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双手抱拳行了一个礼:“道爷,你与我素不相识,等我干什么?”
崔老道一听心里有底了,这买卖成了,如果换一位明白人,直接来一句“你甭等我,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他就没话可说了,因为这话没法接。可这位是个棒槌,不明白崔老道的纲口,这句话一接,就算搭上了,后边就全跟着崔老道的套路转了。
崔老道笑道:“不错,你我二人萍水相逢,贫道我却看得出,你是个积阴德的人,做的行当是三长两短……”他将最后这几个字拖得很长,一边说一边察言观色,瞥见这位脸上变颜变色,阴晴不定,两个眼珠子左右乱摆,心知又蒙对了,这叫“转睛则有、定睛则无”。如果这位听完了直愣愣地看着他,崔老道就得改词。书中代言,什么行当“三长两短”?说宽泛了,是在死人身上挣钱的,“三长两短”暗指棺材,因为捆棺材的皮条横三竖二。其实崔老道不知道此人是干什么行当的,只不过看对方面带煞气,身上有股子漆皮木料的气味,就把话往这上边引,没想到还真蒙上了。即便没蒙上,他也能拿话往回找。天底下三百六十行,他都能往“三长两短”四个字上套,还都能说出道理来,这就是走江湖卖卦的本领,没这两下子吃不上饭。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