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第115章(1 / 6)
开学一星期后,舒宜终于将各科老师的姓氏和长相都对上号了, 对于各科老师的风格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初一上学期还没有物理、化学和生物课, 主科就是语数外史地政, 一共六门, 但舒宜已经觉得很多了。
舒宜是从作业量上体会到的!
六门课程, 就算每一门的作业只写20分钟, 加起来也要写两个小时了。虽然史地政不是每天都上,但语数外的作业, 尤其是数学作业,每天20分钟也是写不完的……舒宜小学时课间+午休就把作业写完的优良传统, 到了初中显然无法维持了!
初中每天上午五节课,8点整上第一节课, 但七点半就要开始早读,第三节课下课后有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第五节课下课之后就12点15分了,如果早饭和午饭之间不加餐, 舒宜到这时候就会饿得前胸贴后背。
所以舒宜养成了一个习惯, 在课间操之后, 或者在第四节课下课之后, 吃点东西填肚子。
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习惯,大家大多吃饼干、面包、干脆面、乡巴佬卤蛋……舒宜担心发胖,每天吃的都是低热量的苹果、黄瓜、西红柿……
反正教室后面的杂物间里有水龙头,舒宜课间洗个水果什么的还挺方便的,削皮是肯定来不及的, 于是舒宜在抽屉里放了一小罐盐,先用清水洗水果,然后蘸着盐把果蔬的皮仔仔细细搓一遍,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课间加餐吃这些东西,既可以扛饿,又不会长胖,而且因为上午这样加餐一顿,舒宜中午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就不太饿,米饭从二两变成了一两。
不过根据舒宜多年吃食堂的经验来说,二两米饭和一两米饭其实是没有区别的啦……
根据食堂打饭定律,1两+1两 > 2两。
高高壮壮的男生打的2两 > 瘦瘦小小的女生打的2两。
因此军训的时候,舒宜每天中午在食堂吃饭,都是先点两个或者三个菜,打一两米饭,坐下来吃。等到她把餐盘里的一两米饭吃光了,菜也吃了一半了,这时候食堂打米饭的窗口前也没什么人排队了,舒宜再去打一两米饭,把剩下的一半菜配着米饭吃光。
而舒宜第二次端着餐盘去窗口添米饭的时候,盛饭的阿姨会因为“午饭学生大军已经过去了桶里的米饭还剩不少”和“这个小姑娘把餐盘里的米饭全都吃干净了应该是真的能吃”这两个原因,给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