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章(1 / 5)
西戎探子探的消息说是十万兵马,但真正到了桂州,实则只有五万。
且率兵前来的,也不是庄鸿曦,而是陈瑜。
当然,这些都属于机密信息,知道的席香、杨老大以及穆瑛等人,寻常士兵都不知道。
陈瑜对外放出的消息是,五万兵马运输部分粮草进城,另有五万兵马及粮草则在桂雍两城之间扎营,由庄鸿曦坐镇指挥,随时都能支援。
这消息无疑是给桂州守军们下了一道强心剂,原本低迷的士气又瞬间涨了回来。
而得知庄鸿曦另率十万兵马去守幽州,并未重伤到卧床不起,杨老大安心了,不再整日站到城楼上指着西戎军痛骂了,只守着席香下的命令,每日巡防三遍,睡得安稳也吃得下了。
其他人,也基本都像杨老大一样的状态。
庄鸿曦是大梁的军魂,是大梁将士们乃至大梁百姓们的信仰,只要他在,大梁山河就不会动摇分毫。
这种犹如神祇一般的地位,早已深入人心,不是席香打赢几场仗,就能轻易撼动代替的。
好在席香也从不是在意这等虚名的人,陈瑜打着庄鸿曦的旗号带兵而来,不管是从哪方面而言,都解决了她不少烦扰。
但陈瑜终究没有真正上阵拼杀的经验,眼下困局仍是无解。好在他也十分识趣,带兵来了,就甘愿当陪衬,绝不插手席香任何布局。
至于西戎王围困桂州,庄鸿曦却带十万兵马前往幽州驻守的行为,不消陈瑜解释,席香也能明白。
“我离开汴梁前,大将军他老人家给了我几本兵书,其中有本是专门针对西戎王写的。”那几本兵书,席香不翻不知道,一翻吓了一跳。里头所写战事,全是老人家亲历的,小到沟壑游击大到城池之战,无一不细言,又有批注总结退敌之策,可谓是将他这一生所遇所想的都记录了下来。
而那几本兵书里,最厚的一本,是单独写西戎王的。
庄鸿曦年长西戎王近二十岁,可在军事对战指挥上,西戎王却与他不相上下。两人挂帅对上的战役盈百,但能一锤定输赢的却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以各自同时撤兵歇战,养精蓄锐后双方再度出战。如此往复,直到十几年前诸王叛乱,庄鸿曦舍弃半个桂州城,带兵回汴梁平叛辅助幼帝登基,西戎王也退回西戎专注于民生发展,这才算得一个短暂平息。
可以说,纵观庄鸿曦一生征战沙场无数,在前半生未尝败绩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