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章(1 / 5)
歇了两□□后再上朝,想要追责席香的官员口风松了很多,再也没有恨不能立即就将席香革职查办的咄咄逼人,但鉴于他们之前想要追责席香的态度表露得太直白,此时心中即便不想再纠缠此事,明面上却也不敢突然改口,让自己倒戈相向的立场表现得太明显。以至于皇帝和颜悦色的问百官席香该赏还该罚时,百官瞬间沉默下来。
他们希望武官一系能站出来继续言辞激烈的反对追责席香,好借此当台阶下,偏偏这时武官们也跟哑了似,一个个鹌鹑似地缩着脑袋闷声不吭。
皇帝呢,火气还没退,嘴上燎泡依旧没消,便在心里记了个小仇,也没有主动找借口给这群蹬鼻子就敢上脸的朝臣们一个台阶下。
于是乎,皇帝和百官们大眼瞪小眼,都没有人说话,如此僵持了数天,百官开始吃不消了。
百官吃不消,主要是被民间舆论压的。
不知是哪个嘴上没把门的漏了口风出去,百姓们都知道了皇帝一纸诏书把席香从桂州召到汴梁来,并不是为了奖励这位国之功臣,而是迫于百官的压力要问罪于她。
一时间,百姓们纷纷骂起当朝的官员来,做一句奸臣右一句佞臣的,甚至还有文人墨客吟诗作对来讽刺,一些话本戏文也纷纷横空出世,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写的都是有名女将军战功赫赫却被奸臣所害的故事。
明眼人一看就知这女将军的原型就是席香。百官们气了个面红耳赤,心中直骂娘,但气归气,却不敢贸然出手打压民间舆论。这种时候,越是打压,就越是坐实了他们为官不仁不义的名声,最好的办法只能冷处理。
好在很快就由赵歆出面把外面的流言压下来,以公主的身份亲自向百姓们立誓,大梁朝绝不会发生苛刻功臣的事情,召席香回汴梁并非是为了问罪,而是赏赐,之所以一直未出旨意昭告,是因为席□□劳太大,朝中一时间议定如何封赏。
有赵歆前几天才捐了白银一万两给女子书院的仁慈口碑做基础,她这一出面,百姓便都相信了,又夸起公主的如何如何好来。
赵歆因此在百姓心中的声望更甚,人人都道她是位晓大义爱子民的皇族公主。
而群臣们也因此都松了口气,因为公主的行为无异于给他们递了个台阶下,解了他们如今尴尬的处境。因此,群臣心中对公主的好感倍增,和百姓一样,都夸公主深明大义。
但群臣们都没想到的是,民间这一阵子流言蜚语的幕后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