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真话?假话?(2 / 5)
挡了不少的骂名啊隶圉司每年都要消耗掉至少好几万奴隶,这些奴隶虽然大部分都不是唐人,但超高的致死率还是让民间不少圣母女表将隶圉司形容成了地狱,王亭初本人也被形容成了活阎王,背负了不少的骂名。
而原本这些骂名应该是归于李世民和李贞的,毕竟隶圉司的成立是李世民的意思,输送奴隶的则是李贞,也正是有王亭初在前面挡枪,这口脏水才没有泼到他们两人的身上,光是凭着这个功劳就足够他封侯了。更不要说这些年他还替李世民办了不少的脏活儿,对于大唐来说这是一个功劳丝毫不下于李靖房玄龄之流的功臣,只是他太监的身份限制住了他的发展,否则的话封侯拜相完全不在话下。
可惜啊,他是个太监,而无论在任何时代,太监都是让人看不起的职业,除非你是真的有大功于国,比如改进了造纸术的蔡伦那般,他的造纸术位列华夏四大发明之一,是华夏文明传承的最重要的载体,有大功于人类,被封侯爵之后无人有异议。可是王亭初他有什么功劳?在外人眼中他只是一个草菅人命的刽子手,每年死在他手里的奴隶不下数万,这样的人早该下地狱了,还想封侯?想都不要想。
但是外人不知道,李贞还不清楚吗?王亭初这些年立下的功劳丝毫不比历史上的那些有名的太监差,他当然在有资格封侯的,李世民迫于朝野的压力,再加上心虚的缘故,因此不敢对王亭初有什么封赏否则别人会怎么想?难道王亭初这些年做的事情都是你授意的不成?这样一来锅就真的会扣到李世民头上去了。
问题李世民怕这些,李贞可不怕,反正众所周知王亭初是李世民的贴身心腹,和李贞的交情也就那样,李贞可不会包庇王亭初,如此推理下来,旁人也不会怀疑李贞是幕后指使者。只要是他认定是对的事情,他可很少考虑别人的意见,否则他也不会在前些年一意孤行干了那么多任性的事情了。
而且相比于面子问题,李贞更注重手下人的想法一旦李贞真的冷落了王亭初的话,那些知道内情的人会怎么看他?会不会将他看成一个天性薄凉之人?他虽然不是很在乎别人的想法,但民间对他的态度他还是很在意的。
想到这里,李贞轻声道:“你也不用推辞,这些本就是你应得的……你家中可还有什么同族晚辈没有?若实际有的话,本宫做主选一个天性良善的过继给你,也好继承你的爵位。”
“奴婢……多谢殿下恩典……呜呜呜……”王亭初这一刻真的忍不住了,心情激动的涕泗滂沱,忍不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