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幼稚的建议(2 / 3)
信心满满,“这些日子我也查了些关于生丝制熟丝的书籍,这个法子当是可行的,东院那边养的匠人,都是我们祖父时就挑选进来的,只是打捞生丝不是件易事,得雇大船,还得挑选擅水性的人……”
陈将达前往南边,呆了近两月,这才辛苦收购了一船的生丝,没想时运不济,夜间行船还触了暗礁。
此刻被最年幼的陈相贵这么一说,连陈湘如也动了去打捞货物的念头,那可是三十万两银子的生丝啊。
陈湘如问:“二弟、二妹,你们也觉得可行吗?”
陈湘娟带着疑惑:“三弟,泡过海水的生丝真的还能织绸缎?”
陈相贵云淡风轻地道:“就算不能织绸缎,织成丝绫总还是可以的,虽说丝绫不及绸缎价高,好歹不会让我们家的织布房歇来,有生产就有赚头。”
这话,是一个七岁的孩子说的。
天啦,没娘的孩子早当家。
陈湘如微微点头,这倒是一个法子,不如再查查家里的相关书籍,看看能不能改织成旁的什么,只是还得遣人去沉船的地方走走,要真是不深,雇条大船打捞生丝也并无不可。
陈湘娟道:“大姐不会真要听三弟出的主意吧?”
陈湘如反问道:“为什么不听?”转而又道:“这事千万不能说出去。”
打捞沉船,寻找货物,恐怕没人会做这样的事,这好比是大海捞针,海那么大,就是寻一艘原就不易,还是一艘沉在海底的船。
陈湘如吩咐了奶娘,不许此事传扬出去,“请陈二管家过来。”
陈湘娟领了两个弟弟告辞离去,陈湘如又叮嘱了她们院里的奶娘细心照料。
陈二管家到后,陈湘如问了些出事海域内的情况:“老爷押送的那艘货船离岸边有多远?”“大概在什么方位?”
当日与陈将达同行的是赵大管家,这位大管家原是赵氏的陪房。
陈二管家道:“听说出事海域离钱塘港口约莫两里距离,当时沉没时,港口好些人都见着的,否则大管家也不会顺遂寻回老爷。”
想直接说出自己的计划,可陈二管家是老夫人一手提拔的,只怕第一个就得反对。
陈湘如拿定主意,让刘奶娘去请织布房刘管事入府说话。
刘管事只当是出了大事,连夜入府。
见了面,一听罢陈湘如的话:“若入钱塘海打捞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