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何去何从(2 / 3)
能的事。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长远的打算,眼下,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在即,天下大乱将始,自己还是尽快积蓄实力,主要是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要实现这个目标,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相对来说还是很紧张的。
好在还有几个月,只要自己先将手下兵马操练出雏形,到时候关东诸侯起兵,正好借此在战场上历练。正因为关东诸侯的兵马也是临时招募的郡兵和新兵,战斗力也不强,所以自己的兵马才有机会磨练。反之,若是对上董卓的精锐,自己恐怕根本没有磨砺兵马的余地就被一扫而光了。
总之,要想成为生死自主、掌握权柄的一方诸侯,仍是任重而道远,眼下还是现在董卓手下积蓄实力和地位,路要一步步走。
张辽琢磨着,自己现在是平津司马,毫无疑问,下一步自然是去驻守小平津关了。
小平津关,作为曾经不甘平淡的张辽,脑子里自然对这个地方有所认识。
说到小平津关,就不得不提到雒阳的地形和雒阳八关。
雒阳城因位于洛水之北故名洛阳,又因汉属火德,刘秀定都洛阳后便将都城改为雒阳,而雒阳城连同周边河南尹地区是块盆地,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南望伏牛山,北依王屋山,又据黄河之险,八面环山,五水绕城,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
中平元年,也就是六年前,黄巾乱起,灵帝任命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和北军五校尉营屯驻都亭,以镇京师。何进可谓将雒阳的地形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他于雒阳四周设置了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道关口,置八关都尉,以统领八关军政事务,拱卫京都。
八关之中,函谷关在西,位于新安县,东指雒阳,西望长安,南临涧河,北依邙山,为八关之首,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关内是数十里狭窄的谷道,可谓易守难攻。
伊阙关在南,位于龙门山和香山的阙口,两山夹峙,伊河穿流其中,是雒阳南下、荆襄北上的必经之道。
广成关在南,其东北有长虫山、白云山、盘龙山,西南有大马山、大虎岭,附近有广成泽,也是两山夹一川地势,自古是通往汝颖的要塞。
太谷关在南,位于嵩山与龙门山间的峪谷,可埋伏重兵,断绝南北交通,为历代兵争将夺的古战场。
轩辕关在东南,位于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道路险隘,有弯道十二,回环盘旋,将去复还,为雒阳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