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机智应对(2 / 3)
字,而且对董卓的称呼也由太尉变成董公。
属下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最好的表态!一个“属下”二字,既没有丢了本色,又做出了明确表态。
别看是个小小的称呼改变,却既能表明态度,又能一下子拉近距离,这一点张辽前世在县府可是深有体会。
董卓只开口一句让张辽效忠,张辽却做得更加彻底,直接表明不但自己,而且连同麾下一千二百新卒也任由董卓安排。至于想收想留,只看董卓心意。
张辽想的很明白,即便自己要强留那一千二百新卒,目前从河北携带的干粮已经吃尽,兵器都是木矛,说白了还算是一群民壮,没有董卓支持,没有军饷和兵器,这些新卒也只能喝西北风,形不成战斗力,谁还愿意跟着他,倒不如卖个便宜,退个彻底,显出自己的忠心和气度。
至于能不能达到以退为进的效果,就看董卓的胸襟和气量了。
“哈哈哈哈!文远虽年轻,却真忠贞之士也!”
果然,董卓听到张辽利落的回答,感觉很好,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纵声大笑,显然对张辽的回答非常喜欢,连称呼也变成了明显亲近和尊重的表字文远。
董卓笑罢,当即便拍了板:“那一千二百新卒既是文远招募而来,那便还由文远统领,平时要仔细操练,莫要堕了某的威名!”
“属下领命!”张辽的回答干脆利落。
“哈哈哈!”
董卓起身下席,一把扶住张辽,大笑道:“有文远助我,如虎添翼也!”
张辽近距离打量着董卓,客观的看,此时的董卓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上位者,性格豪爽,又能礼贤下士,还算是很不错的,也很得下属的拥戴。
座中几人起身同声道:“恭贺董公再添一员猛将。”
张辽看到众人起身,忙抱拳道:“张辽年轻,难免有不到之处,还望诸位同袍多多照顾。”
座中那个头戴高冠的文士笑眯眯朝张辽点了点头,转向董卓抱拳道:“主公,儒观张文远,智勇兼备,他日不可限量,主公又得一员大将矣。”
张辽看去,此人一袭黑衣,手持羽扇,脸孔微长,眉目狭长,留八字须。想到此人自称儒,他心中一动,莫非是董卓的智囊李儒?
果然,董卓哈哈大笑:“难得听到文优夸人,可见文远品质不凡。”
李儒字文优,果然是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