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1 / 4)
一万艘战船是怎样的概念,大概就是以武安港为起点, 五十艘船为一列, 那整整的还要排上两百列的船, 这些船的船帆扬起, 就连阳光都会被遮盖的严严实实, 如果站在武安港的最高点望向最后一列船,可能穷极所目也无法看清那船上的桅杆。这一万艘战船也是来之不易, 顾家的船虽然是不少的,但也分战船、商船、渔船、货船, 每一种船都遍布四海, 顾如泱要将他们一艘艘的召回,也确实花了整整半月的时间。
但要在武安港前停泊如此数量的船只是不可能的, 首先秦礼安不傻,再则楚寒也是个老谋深算的,如果这些船当场反了, 便是个极度危险的事,何况这么多船只停在这里, 也阻挡了其它船只的出入, 于是秦礼安要求顾如泱只带一百艘最为巨大的福船到场,其它的船只停留在武安港以南的海岸线, 无诏不得入港。
虽然只有一百艘船在港,但这也足够点燃秦礼安心中的那团火,他也早在三天前就让士兵在海边的悬崖上建起了高台,高台本身就有数丈之高, 加以龙纹装饰,又是立于悬崖之上,看上去好不威严。站在高台之上,秦礼安能一眼将北岸到南岸的武安港看的清清楚楚,大有一览众山小之势,同时高台左右又建有又个稍矮的高台,那是秦礼安留给朝廷官员及念归城豪绅的位置,他自然是要所有人看到念归城的实力,让所有人都知道顾如泱也要为他所用,最后整个太平岛都将为自己臣服。
秦礼安将此次接船的仪式取名为海阅大典。
此时正时逢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若是在北陆气温早已降下,百姓也备起了碳薪,过冬开始做准备。但此地是太平岛,除了南风更为强劲,温度与往日并无大异,至少太阳依然暖暖的普照着海面,金色的海面上偶尔有鱼飞起又落下。此时的武安港早已人头涌动,无论是皇室贵胄,朝廷官员或是变通的士兵与平民都期待着这次的大典。
既是大典,最多的自然是人。虽然郑齐已调动出港内陆地上可用的所有士卒好像也无法维持住当日的秩序,许多百姓们都进入了武安港,只是站得远远的尽量不要去其惹那些兵老爷们的注意。兵部的主力守在武安港的南岸以防那万只战船有变,好在楚寒有先见之名,提前将羽林卫也调派出保护在秦礼安身边,总体来说整个武安港的防卫工作算得上严谨。
防卫工作做的再好也不如手段用得好,所谓擒贼先擒王,顾如泱也被邀请到了高台之中,而且是与秦礼安同台,就连秦礼安的心腹了楚寒、郑齐一众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