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归一四(2 / 3)
此之时,可不能以此为借口啊。陛下,应当重整起来,借江东之力抗衡强晋,他日再收国土啊。”
陈诩却是爽朗一笑,道:“朕哪里又丧气了?”说到这,他倒是长叹一声,面容骤变,道:“说孙权昏庸当真不为过,若非此人,我等此刻岂会如此狼狈?若无此人,周公瑾早已攻下长安横扫关中,晋国只怕早已败灭。”
“难道昔日长安之战,有孙权之事?”
陈诩叹道:“公瑾此人乃是当世难得之良才,若公瑾在世,朕必投东吴而去。他若在,晋国也不至于到得此时。你们想想,公瑾自拥兵入吴都,以镇天下之名拥立孙权之后,为何每每遇上孙权都会恭敬行大礼?为何孙权无论决策对错,他周瑜都会认真执行,几无反驳?”
“这就是怕孙权猜忌他!而孙权本来就猜忌他!破了长安,横扫关中,如此重要的一招,如此绝妙的一策,一旦达成,强晋必灭!只是孙权怕,怕公瑾在关中拥兵自立,更怕公瑾以此之威逼他退位!公瑾此人并非败在晋国手上,而是活生生败在了自己人手上啊。”
“公瑾此人朕也有幸见过,此人胸襟广阔,乃世之奇才也。可为何一计不成,便气得吐血而亡?他气的,不是计不成,气得只是国中人乘此之时作梗罢了。便是朕与他换个位置,要不当即变反了,要不也会如他一般,吐血而亡啊。”
说着间,他将这酒一饮而下,向着二人道:“传令下去,投降吧。孔明在晋国,朕的子嗣也不至于会被王辰尽诛,公瑾一败,朕就知道会有今日了,只是早晚的问题罢了。朕之所以逼走孔明,也有自己的打算。”
说罢,他只觉胸口一痛,一口黑血吐了出来。
二人大惊,急忙大呼,引得外间候着的官员纷纷入内。
陈诩摆手,道:“朕之遗诏,便是投降,尔等若念及朕往日之恩,当速行也!不然泉下,朕也无法瞑目!”
这一段话,用尽了他最后的力气,剧烈起伏的胸口也缓缓停了下来。
今日,梁国灭了。
随着无数的士兵徐徐走出城中,随着陈诩的尸首从城中运出而灭了。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晋国扫除了大江北面最后的一个点,兵锋直抵长江。
一统,也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
“一日下三县!现在关羽距离吴县不足百里之地?你们是干什么吃的?啊?朕的军队呢?解烦呢?敢死呢?陆逊呢?吕蒙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