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枯心谁渡之四(1 / 5)
外界时间流逝多少温玉一概不知,她静静的悬浮在自己的回忆之前,冷眼旁观的打量夜守孤城之战一遍一遍的重复。
夜守孤城之时她尚年幼,并没有亲眼目睹这场战争到底是什么模样,只听过守城幸存的同门长辈转述过,而前次梦回,却历历在目,如在眼前,仿佛自己亲眼目睹过一般。
但她清楚明白,所有眼前发生的种种,不是真实,只是内心的幻象罢了。越是软弱恐惧,心魔越是无限滋生。火魅术这种异术,一旦找到了人心的弱点,就能摧毁一个人的意识。
但那只是对心志软弱的人而言,温玉自问平生其他课业不过尔尔,于心志坚毅这四字她还是很有自信的。火魅术早就为她所破,她却想借此来审视自身。
譬如眼前这些虽说只是幻象,却也是曾经发生过的,如今再度观看,心境却与当初毫不相同。
少时只当做自己修习功法选择错误,无法救回父母。稍大随张九龄学习以后,明了宦海无常,知是玄宗麻痹大意、轻信奸臣,致使天下大乱。战乱之中,帝王舍弃山河万民,自顾逃到蜀地避难;战势略有好转,玄宗、太子、永王却已迫不及待弄权,可笑至极。
当权者如此,那些在太原被史思明围困,没有等到援军牺牲的将士、义士忠的是什么君?报的是什么国?他们拼出性命守护的河山百姓,在当权者眼里看来,竟还不如手上抓着的权力重要。
故此心中的不甘越演越烈,怒气几乎要控制不住之时,温玉愤而写下了一首七绝讽刺当局。自然,她表面上还是与常人无异,甚至可以说是不动声色的能瞒过了张九龄,唯有最了解她的李白窥得一二真相。
在大唐,她不断地寻找解决疑惑的办法,不仅没有找到,心头之火反而愈演愈烈,几乎要从骨头里烧了出来。温玉甚至怀疑,如果再这么迷惑几年,这把火会把她自己烧死。
直到,机缘巧合的来到了这里这一段风起云涌、豪杰并出的时间线里。
在小圣贤庄,在新郑,因不是从小生长在这里,她更能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这段历史。从前在大唐无法得到的答案,在这里好像有了些眉目。
在大唐之时,她因心头有刺,从不肯使用相知剑意。而在此处。因自己孤身一人,须得借势行事,不得不使用了此功法。为墨家端木蓉治疗完毕,才明白了自己当时就算是一心修习相知,也无法救回父母。以没有选对功法作为悔恨的理由,那只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痛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