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枯心谁渡之二(1 / 5)
“正是如此,长歌已经跌进了这个漩涡。是以为师便想趁永王还未东巡,先行找到他逆反的证据呈给陛下。”
李白目光越过温玉,望着漱心堂外高远的青空,有一瞬间的恍惚,仿佛从那里看到了年轻时的不得实现抱负理想,那些久远到无法追忆的一腔赤忱,也如隔着云端的长安美人,再不可及。
李白强行拉回了思绪,道:“如此一来,百姓也可免于更深的战祸,亦可保我长歌无虞。”
温玉沉默了,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李白。
她到底是随着张九龄学习了多年,虽然年轻,却对朝中、天下局势了如指掌。李白能看到她能看到,李白未曾看到的细枝末节她亦看得清清楚楚。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些细节,半分也不想让自己的师父前去犯险。
抗击安史乱贼,不过堪堪将其的脚步逼停在长安,皇室仿佛胜券在握一般,又开始迫不及待的弄权了吗?玄宗、肃宗也就罢了,永王把自己当做了什么角色?
衣冠南渡挽救西晋灭亡之势的司马睿?
温玉只觉好笑,战火仍旧熊熊,大半百姓流离失所,当权者不思挽救河山,反而因为几场胜仗就开始沾沾自喜争权夺利。她笑着摇了摇头,心头涌上荒谬之意。
她想着太原,心头怒气上涌,眼眶亦因此变红,“从我门人驰援太原开始,永王恐怕就把长歌视作了眼中之刺。长歌虽为江湖门派,但门中的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多为庙堂退隐下来的,又因地处江南道,属永王管辖,史思明围困太原之时,永王对此事态度微妙,不管不问,从不提派兵支援太原。长歌几番劝说无望,派了门下大半弟子驰援太原,当时永王虽未说什么......”
提到太原,温玉手指不由自主的紧紧握在一起,直到将手心深深掐出了血痕,她再抬头,长长吐出一口气,强行压下了怒气,只是声音低沉了几分:“但永王向来与太子不和,而驻守太原的军队却是太子一脉......师父,永王是在拿长歌拒不遵令这个把柄要挟你。门中大多退隐的朝中前辈与太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若你不去,他会对长歌下手。”
乱世之中,法度倾颓。就算长歌门与庙堂有剪不断的联系,但仍旧是个江湖门派。在这兵荒马乱之时,永王若要以长歌门以武犯禁为由清理,恐怕是逃不了此难。
更可恨的是,永王既有逆反之心也便罢了,他甚至还想借用李白拖整个长歌门下水!
李白乃长歌之中超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