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5)
居民进行了第一轮意向调查,大部分人是拍手叫好的。虽说故土难离,但有新房子住谁又愿意守着不知道烟熏火燎风吹日晒了多少年的旧房屋,何况既分钱又分房,简直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
惟有守着一大片戏园子的墨家班,最是犯难。
南城的大部分项目由三家地产公司瓜分,其中两家是墨县本地的,还有一家来自S市。能从地头蛇的嘴里撬走几块肥肉,知道些内情的人都猜测着,这家听都没听说过的S市方圆地产,背景大概比实力更深厚。再一听说老板姓燕,这猜测就作准了十之八九。连校园里的孩子都知道,S市有个名气十分大的燕氏集团,他们的衣食住行玩倒有一多半都跟燕家的产业扯不开关系。
整个墨县最关心这件事的,大概要属墨家班那位年近半百的老班主了。
墨家戏班的戏园子不大不小占地将近两亩,戏班里的老老少少几十年来吃住都守着这个园子。园子里有戏台,不时卖票开演。有人家办红白喜事要雇戏班的,方圆百里名气最大的墨家班是众人首选。下面的村镇庄户农闲赶社祭神时,墨班主就带着几十弟子巡村巡镇地演,有时候一巡就是几个月,从夏初巡到秋末,小半年都奔波在路上不得着家。但墨家班的这处大院子,始终是所有人心里的根。
它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是倦鸟的归巢。有它在,就算在外再多风雨操劳,心里也始终是踏实的。
而现在,这棵牵萦着戏班众人的大树,就要被连根挖起了。
从项目放出风声到拆迁办上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墨班主原本还算乌黑的头发,几乎是肉眼可见地变得花白。
如果是本地的房产公司,凭着他在墨县几十年的交情脸面,怎么也能缓和一下,还有商量的余地。
偏偏他的戏班所在的这一大块地皮,正好落在了那外来的和尚手里。方圆地产派下来的办事员像个只会执行程序的机器人,一板一眼地扣着合同条款,丝毫没有商谈的余地,一直催着拆迁进度,催得墨班主又白了一大片头发。
这才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好在墨家班在墨县也并非等闲。光是墨家那个老旧的戏园子就比墨城所有的建筑历史都久,且墨城老一辈的人多是听着墨家班的戏长大的,墨戏中最有名的一出度狐仙,是老人们的流行歌曲,人人都能张嘴就来上一段。
度狐仙是墨家班代代传唱的一出戏,每一任的班主在还是少班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