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6 / 8)
不急,百姓却一冬也等不得了。”王晟说着,忽然顿了一顿,手指在手炉边缘蜷起来,片刻后才又继续道:“我在此地,恐怕不会超过一年,待我走之后,朝廷考核升贬,全看尔等如何为政。我来开一个头,余下的,就靠诸位好自为之了。”
苻修听出他话中鼓励、劝勉之意,也从他话音之中,明白了王晟走后,钦点的太原府最高长官便是自己,他日后如何,全看太原如何,不禁心中一凛,既感奋又惶恐地道:“大人放心,下官定当尽心。”
“少尹既有此言,我便放心了。”王晟微笑道。
“多谢大人提点,”苻修对他一揖,“下官这就去安排。”
待苻修走后,王晟敛了笑意,闭上眼睛,低头又忍过一阵不适。他摸了摸怀里的小手炉,轻轻叹了一口气,随即面色冷厉起来
斜日透虚隙,一线万飞埃!
片刻后,他扶着桌案站起来,吩咐道:“备车,去录事参军府。”
一冬过去,王晟几乎一直在各州之间奔波,亲自督促各地免除赋税、清查人口和安置入田之事,也是赵地太广,他一直到年初才又回到太原。也不知是因为赵地的冬天太冷,还是他太过奔波劳碌,亦或是什么别的原因,他这腹疾一直断断续续,不见大好,不论吃药、施针,就是止不住疼。到了春天的时候,眼看着去年的衣服又大了一圈,就连他自己也不禁叹了口气,不知日后回去要如何交代。
所幸到春种之时,几个燃眉之急的问题已解决的差不多了,他看着宽出来一截的腰带,想起了那句“吾貌虽瘦,必肥天下”,觉得倒也说得过去。
但还不等他松一口气,朝廷便又发兵南下争夺襄阳,粮草从长安和洛阳两地运输。王晟虽远在太原,却时刻关注着南面,怕袁沐等人从未在后方独立主持过粮草工作,粮草供应不上,将前线大军置于险地,还特意写了封信给他们。他领着太原府尹的俸禄,却还操着丞相的心,不过幸好没让他挂心太久,襄阳的捷报就传到了太原,一起传来的,还有一首据说是破城当日,刘符倚马而成的诗。刘符原本无意让王晟知道,好事者却争相拍马相媚,自发地将“王上的新作”昭告天下,半是起哄、半是讨好地将它吹到天上去了。
王晟当时正在用饭,政务缠身,他一向吃得少而急,听说了这么一首诗,不禁停箸笑道:“念来听听。”
李九便低头读了起来。念完之后,抬头见王晟面色微白,敛了笑意,他不禁心里打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