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5 / 8)
年老之人坐在路边,身前放俩扁担,看他深棕色的皮肤,以及矮小的身材,很容易变判断出其为本地老农,莫文远先前还没多注意,等看见他扁担中放置何物,眼睛都睁大了,加快脚步,走到那人面前。
唐玄奘等人也停下脚步,好奇地看向莫文远,不知他欲行何事。
莫文远的语言能力还不错,在到安南之后,还学了点本土的话,安南常年与中国的领土相接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几次被收为中国的领土,这对他们本地的语言形成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即使是安南本地的土话中,也带有挥之不去的,汉族语言的影子。
既然能够学会艰深晦涩的梵文,并且还能运用自如同母语一般,学会说安南本地的土话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故他立刻操着生疏的话上前攀谈。
那老农抬头看人,见莫文远身量很高,肤色偏白,五官又与常见的郎君有迥异之处,当即就睁大了眼睛,脸上焕发出神采,对他来说能够见到大唐的郎君,是很值得吹嘘,顶了不起的一件事。
莫文远指了指扁担中的吃食道:“此乃何物?”
老人用上了手指笔划,莫文远听了半天,只知此物之名中的一音节很像是“蕉”,他的眉眼更加舒展了。弯弯的,新月似的形状,金灿灿的,触感顺滑的皮,除了短了点以外,此物之长相与他记忆中的香蕉一模一样。
甚之连沁入鼻腔中的,香蕉皮的浅淡香味,都很让他怀念。
关于香蕉的产地,按历史记载共有两说,一说是香蕉为中国本土的水果,有两千年以上的培育历史,在屈原的《九歌》中说香蕉还能做纺织用,汉代的时候有一种叫做“甘蕉”的食物,甜而脆,后世也有人认为这或许是香蕉。
当然了,按照现代人的观念来看,香蕉并不脆,也不可能做纺织,所以那些记载中的肯定不是香蕉,而莫文远在唐代生活这么多年,也并没有见到这种水果的影子。所以说,起码在玄幻大唐,香蕉并不是本土的产物。
还有一种记载是说,香蕉到了元代才从东南亚传入中国,色黄,剥皮即为白,肉软嫩甘甜,即受人喜爱。
安南属于东南亚,能在这里发现香蕉,实在是意外之喜。
两扁担的香蕉他都买了下来,考虑到无手可提,就连扁担也一并拿走了,因为补偿了扁担的钱,那老农不仅没有不高兴,相反非常愉快地将它们给了莫文远,并且还告诉他了一件事儿。
“若想要蕉,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