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4)
一日可印多少?”
房玄龄道:“圣人何不一试?以臣之见,一日内长安城内的寒门子弟怕都人手一本经书。”
俩人对视一眼,对各自想法都心知肚明。贞观年间,李世民已经完成了对世家态度的转变,若说一开始他需要拉拢世家,那现在作为皇帝,他心心念念的却是削减其影响力,其中重要一项,就是打破知识垄断。
为此他做了不少努力,诸如开科举,兴办学校,但很可惜,寒门子弟即使考官,也少有能做到七品以上,绝大多数都是芝麻小官。
雕版印刷术的出现,让他看见了新的路径。
圣人道:“听闻印刷术是一幼童梦中仙人授法所得,天佑大唐,实乃我朝之幸。”
童子的聪慧,不过多背两首诗,字写得比同龄人更好罢了,能够在五岁幼龄拿出此法,只能说是仙人授意,自己想出来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圣人呼人给其赏赐,随后就将莫文远抛在脑后。
……
李三娘有点忧郁:儿啊,以后你做了什么,先同阿娘交代清楚,好让我有个心理准备啊!
两名官员并四名小吏站在饼屋门口,光是他们身上的官服就足够招人眼球,更不肖说人后有一车的金银布帛,米面粮食。
金银不多,最多的还是各种食材。
她赶忙将诸位官人迎进门,随后将生意交给林大娘,自己匆匆往院内去了。
莫文远正在磨坊研究压豆汁的机器,给李三娘一声喊得魂都要掉了,赶快跑回去。他跑的有点急,白皙的皮肤上飞上两抹绯红的轻云,葡萄似的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灵动又可爱。
两位官人已到了做父亲的年纪,见莫文远模样,心生欢喜,同时也感叹,恐怕只有他这样聪慧俊秀的小郎君才会得神仙托梦吧。
三娘刚才已听官员们科普一番,知道送来的是圣人对雕版印刷术的赏赐,她知道莫文远同大兴善寺将印刷法献给圣人的事,当时也不过是感叹一句“这还能献给圣人”,就该做什么做什么了,哪里知道会有今天。
两位官员传圣人口信,夸李三娘“教子有方”,又夸莫文远“很有慧根”“少年英才”,就好像看不见他是个一米豆丁似的。
翻来覆去夸了好几遍后,他们又从李三娘的铺子中买了长安城内正流行的馒头,留下小吏忙帮卸赏赐,就先走了。
圣人的赏赐比较实惠,针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