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当选(5 / 7)
家承诺,在未来三年内,我们将发展至少5家合作伙伴,每家从大恒获得的年营收不低于500万港币,在未来五年内,这两个数字至少翻番。”
台下一片哗然。
香江此时的工业呈现两极分化状态。
大洋行的关联企业占据了绝对份额,可能一家工厂就能创造数千万甚至上亿年营收,而本土工厂大部分以出口加工业为主,如橡塑、玩具、服装、低端电子产品等,产品附加值很低,每年能够有个上千万营收已算是凤毛麟角。
这一点上,工业真的不能与房地产业相比,所以也难怪到80年代,绝大多数香江本土工业都萎缩掉,工厂主们大部分都转投到轰轰烈烈的房地产中去了。
据观塘工业管理委内部数据显示,委员会中将近一半的成员,年营收额在300万到500万,超过1000万的只有寥寥数家。
之前张恒没有说错,正是因为大恒印纸的耀眼业绩,他才有可能以如此年龄,被委员会公然放入参选名单中去,当然,何鸿銮的担保和力荐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可以认为,你是在自我吹嘘吗,就像你之前所说的那样?”陈涛站起来大声道。
张恒微笑:“这位有个好爸爸的陈公子的疑问,我相信很多人也有,我就邀请大恒集团现在的合作伙伴来替我解释吧,有请邓老板。”
邓老板站起来,先朝张恒拱手,然后朝四周拱手,大声道:“大家应该都认识我,我的工厂本月刚刚从张董这边接到一个订单,金额6.5万港币,差不多是我去年一个月的营收了,而且这个订单应该可以正常维持下去。”
听了邓老板的话,众人明显都很惊讶,一家小家具厂就能增收这么多,那做其他配套呢?
一些从事电子行业的老板已经跃跃欲试,恨不得马上同张恒进行一番深入交流,以了解更多详情。
张恒面带遗憾道:“说实话,邓老板的工厂只能承接我们公司最廉价的配套部分,接下来我请惠通电子厂的惠老板说下。”
惠济满脸通红站起来,既然张恒如此当众宣布,那也就意味着这份订单基本落定了。
“诸位老板,我的工厂是做PCB代工的,前两年每月营收大概维持在20万,去年行情不景气,落到了10万,最近我们同张董这边展开了前期合作,我乐观预估,今年至少可以从大恒集团获得100万的新增营收吧。”
委员们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