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2 / 5)
其实闫清挺明白这样的心理,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议,虽然他不知道太子为了什么而抗议。
“我想了许久,才想出那么点头绪。”太后顿了顿:“这事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皇帝为了当年的事耿耿于怀,过早地立了太子,导致太子太早入朝。一个孩子,就算他一开始的心是纯净的,也禁不住朝堂那滩浑水的影响。太子不是皇帝,他做得好,别人说皇帝教导得好。他做得不好,别人就质疑他的能力,觉得他不配太子这个位置。长此以往的,他怎么还能稳定心神,每日活在担惊受怕里。可我和皇帝又在使劲拉扯他,最后他就受不住了,一旦人心里最后那根弦崩了,那么他就彻底的倒下去了。”
太后说得很平静。
闫清忍不住叹气,好好的一个人,却是因为一件件事累积起来而倒下的。
“我有时真是后悔,当初皇帝立太子时,我为什么没有多加阻挠。”
“皇祖母不要自责,当年谁也想不到如今的局面。”闫清劝道。
“你说的是,若是先帝还活着,他也一定很懊恼,若他当年没有那么急切,也许现在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贤妃的儿子,他最终也不会消沉几年,郁郁而终。”
太后每次提起先帝时,眼中都有异样的光彩。
闫清猜想,太后一定是对先帝有感情的,即便那些事已经成为了过眼云烟,可太后还是记得每一件事,哪怕只有她一个人还记得。
可太后杀了先帝最爱的儿子,他们最后的几年一定是剑拔弩张,那几年太后该有多难受。
“闫清啊。”太后唤道。
“皇祖母?”
“若是将来皇帝要废太子,还请你帮帮太子,当年的悲剧不能再重演了。”
一阵风起,闫清看向太后的侧脸。她眼角的皱纹似乎又多了些。
“我会的。”闫清道。
再过几日是重阳,闫清跟着皇帝准备节庆的事宜,以前都是宸王做这些事的,这次变成了闫清,那些观望的风向似乎又转了转。
近来俞贵妃常常去慈庆宫,惹得其他嫔妃学样,本来送去宣政殿的汤水全提着去了慈庆宫,俞贵妃可没有闫清和太后这样的好性子,把乌泱一片人堵在慈庆宫门口训斥,那些嫔妃这才消停了些。
眼看着节日在即,宫里又传出了东宫的谣言。
并不是关于太子的,而是太子妃陈氏的。说皇后常常让底下的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