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运用(2 / 3)
他。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刘好好到Q市转眼已经三年了,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曾经在长福市大建工厂,创造出县域工业神话的刘好好到了Q市,竟然不专注于建工厂了,还关了几个大厂,把钱都投到修破房子中去,还有那个差点被填掉的金湖,也被她保留下来,花了巨资改造,建成了一座师园,无偿送给了京大的三十位享誉海内外的大师级教授。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很多人联系到她京大毕业的背景,觉得她的无偿赠送,是利用职务之便给自己的母校做人情,一时间议论纷纷。
刘好好固执起来的时候十分固执,就当那些流言蜚语不存在,可是大师们爱惜羽毛,许多碍于人们的议论,便不愿意接受她这份意外的馈赠。
这也在她的意料之内,率先支持她的是苏弘毅和杨平,他们夫妇是历史界的泰山北斗,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刘好好。
他们在暑假来到Q市,毫不避嫌地住进了师园,随后不间断地在Q市的百姓大讲坛里讲了一个月的课,震惊学界。
要知道两位老人年事已高,除了平时带带研究生之外,就是自己读书写作,早就已经不再登台讲课了,可是他们竟然在Q市面对老百姓的这种带着科普性质的讲坛里讲了一个月的课。
他们是京大最出类拔萃的教授,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授课水平都极高,Q市的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听到他们讲课的机会,听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大师的水平高到能把枯燥的历史说得妙趣横生,远不是那些普通的中学历史老师所能比的。
第二个来的是刘好好的授业恩师徐华,他在百姓大讲坛只讲了几次课,却在Q市的党校上了一个月的课,不仅给Q市的政法系统的干部上课,还给省里甚至是其他地市的干部上课。
随后刘好好和教授们签订的合同曝光了,别墅并不是送给他们的,他们只是拥有使用权而已,而且也不是无偿的,这使用权只是他们的劳务报酬,这么核算下来,他们没赚到一分钱,还得付出不少心力。
于是许多人暗骂刘好好这算盘打得太精了,一来二去的,一点亏没吃,不仅哄得这么多大师给她做白工,还给Q市打出了名气。
这事随后就上了报纸,当然对这种创新的方式是持肯定的态度,三十位顶尖大师原本都是长期待在京城的,现在齐聚过去的文化沙漠Q市,让这座曾经臭名远扬的城市再次扬名了,不过这次扬的是美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