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1 / 4)
与王老疤的谈话并不轻松。
从他的情报来看,鞑靼早于几月前就开始有储备粮草,整顿军事的动作。
而这个时间,齐令仪大致能推算出是仁义楼宣布起事的前后。
淮南王罗权的不臣之心已久,这是毋庸置疑的。而鞑靼也早已是野心勃勃,如今箭在弦上,情势紧张。
也许在不就之后,归来城就会被鞑靼占领,进而在淮南王的有意放纵下进军中原。
届时生灵涂炭,自然不可避免。
关维桢前世为燕国吴王世子,在马背上驰骋的贵族。他深知,即使到时候他们揭发了淮南王的罪行,也不足以阻止他的步伐。
淮南王在西北驻军中威积深重,二十万大军可不是靠一张圣旨就能拿下的。臣子谋反,非武力镇压不可。
而齐国得力的将领已然不多了,他到真是想不到一个能与淮南王相抗衡的人。
上阳县中他二人落崖一案也撑不了多久,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他们不准备坐以待毙。
其后五日,在不停的打探和配合下,关维桢终是进入了将军府他义父的书房,找到了淮南王谋反的书信证据,且在回途中让他发现,他义父的情绪异常、神智并不清明。
在这些书信中,最让人惊讶的是,淮南王不仅与鞑靼勾结,还与仁义楼有联系,而让齐令仪遍体生寒的是,在这些书信中,除了有燕绥与之通信,还有莲子。
莲子的书信与燕绥是分开的,虽然署名是冯如姬,但那字迹齐令仪却一眼就认出来了。是莲子用左手书写的。
关维桢抓住了齐令仪有些颤抖的手,“你还有我。”
那手温暖、有力,并不细致,上面有茧,刮得齐令仪的手有些许痛却又让她莫名地感到安心。
齐令仪有些感激地对关维桢笑了笑。
莲子从小被送往她的身边,身世都是燕绥亲自调查的。却没想到淮南王手眼通天,还是将人安□□来了,还是在离她最近的地方。
“糟了。”联想到之前种种,齐令仪心下忧虑,“我曾以为莲子当初假扮我是受燕绥的胁迫,如今看来,她很有可能是受淮南王指使,早对这一天有所准备。如果仁义楼真的认为我已经落崖身亡,莲子很有可能趁这个机会再次与燕绥合作,掌控仁义楼,与淮南王里应外合。到时皇兄腹背受敌,齐国危矣。”
那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