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辨玉(2 / 5)
阚侃虽然做过些功课,在未探明对方的底细之前,却也不敢班门弄斧。他不急不缓地接口道:“只是略知一二、粗通皮毛而已,自然比不上常老板,您才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啊。”
常轩将玉印递还给他,微微一笑。
“众所周知,新疆和田地区被公认为白玉的最佳产地。玉料又可细分为山料、山流水、戈壁料和籽料,质地以和田玉籽料最为上乘,戈壁料次之,然后是山流水和山料。不过呢,由于过度开采,籽料和戈壁料的矿源已消耗殆尽,近几年好料愈发稀缺,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阚侃略向前倾身,显出兴致昂然的神情。
“常老板年纪轻轻,就已精于此道,令人佩服之至。依你看来,我这方玉印的质地如何呢?”
常轩注视着他掌上莹白无暇的精致玉印。
“我们圈内有一句话,叫做‘翡翠看种,和田玉挑润。’这枚和田玉石质厚温润,脉理坚密,白如凝脂,色正而不闷,无疑是品质最佳的羊脂白玉。据我所知,只有我国新疆地区才出产这个品种,产量十分稀少,因此极其名贵。加之玉印造型精致,更是难得之至。”
阚侃听他说得头头是道、字字入理,便颔首叹服道:“常老板慧眼识珠,果然了得。”
常轩谦逊几句后问道:“您今天光临我们常福,请问有何需要?”
阚侃搬出备好的腹稿:“我最近正准备订婚,想为准新娘挑选一款玉镯,作为聘礼之一。至于玉质么,最好能与这印一般不二。你可有什么推荐吗?”
常轩眼眸半眯,仔细想了想,“自然是有的,您请随我来。”常轩站起身,引阚侃走入办公室里面的套间。
阚侃倏然四顾,发现书柜里摆着许多介绍中国玉文化的书籍,立于柜中的相框展示着几张合影,有常轩与父母的,也有常轼和父亲的,却不见常轼跟母亲或弟弟同框。
他正兀自疑惑时,常轩已从立柜顶层取出一只红木珠宝箱,安稳地置于桌上,随后揭开箱盖。
“先生请看,不知您有无合意的呢?”
阚侃转到他身旁,定睛细观盒内的两排玉镯。虽以他这个半外行者的眼光,也一见便知这些皆为玉器珍品,想必件件都价格不菲。
常轩脸上隐现自豪,因为它们确是常福总店的镇店之宝。同时,他也目不转睛地留意着阚侃的一举一动,心中焦虑渐生。这位客人到底是谁?与常轼和高菲是何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