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3 / 5)
裕阳大长公主恢复了神色,因知晓沈梨的古怪毛病,便指着沈梨的鼻头道:“同你说过多少次,看人莫只看皮相,殊不见最毒在人心。”
沈梨缩缩脖子应了,侧身扶着老人回屋,还是禁不住心底对漂亮事物的好奇,问道:“夫人您亦是外头来的,可知晓小夫人的花钿是个什么方子?”
裕阳大长公主笑道:“什么方子?人那是从母胎里带出来的,你便是寻尽天下所有的朱砂,都点不出来那样好看的花钿。”
这些年裕阳大长公主虽远离京中俗世,但身边到底留了几个心腹。这几个暗卫谨遵其令,暗地里替她递了不少京城里的消息。她这般做的原因无他,不过是身为皇庭公主对母国的最后一点责任与关切。若非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她绝不会再出山。
结庐隐世的生活很好,天下的荣华富贵她尽消受过,朝堂的翻云覆雨她皆体味过,夏蜀的灵山秀水她亦赏玩过,可那些都是年轻时的旧事了。而今她只愿久居于归云山间,安心当一个乡间小老太。
这天下,终究是要交付于年轻人的。
沈梨细细咀嚼着大长公主的话,忽而惊奇道:“我先前还道夫人您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不曾见过小夫人呐。原来竟是旧识,连小夫人面上的胎印都知晓得一清二楚。”
裕阳大长公主思虑良久,笑了:“是啊,的确是旧识。”
四年前她出山回镇威侯府替儿子儿媳料理后事时,知晓了明安帝的和亲旨意,亦听了不少关于蜀国琅王府郡主的传闻。十余年不见,当初仍需她扶植保护的小皇侄竟已开始算计起她的孙儿了。
彼时宋修远初初弱冠,又逢父母俱殁,但并未沉溺伤痛之中,转而迅速地接管了镇威侯府的一切事务。出热孝后,又极快地远赴战场。她瞧得出来,她的这位孙儿已有独当一面的能力,颇具他祖父当年的风范。有些时候,比之祖辈,宋修远甚至更稳健些。是以她将府内后院的琐事交托与海棠后,不及宋修远班师回朝,便安心地回了归云山。
思及此,大长公主复又叹道:“宋家的小子都出息着呢。”
她尚未自负到觉得自己的孙儿能斗得过帝王心术,但宋修远想在明安帝的算计下保全镇威侯府,应不成问题。
沈梨听裕阳大长公主这话前言不搭后语,心道老太太定是乏了,回房后迅速伺候着老太太睡下了。待向青衿交待了一应杂物后,便回了村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