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最顽固的尼古拉认栽了(4 / 4)
矛盾,导致起义军更加壮大。
沙皇不得已只能再次派出代表来到谈判桌前。
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除了与远东酋长国的领土边界从鄂毕河移到了叶赛河,其余地方改变很小。
1835年6月,沙俄不顾英法的反对,宣布退出英法等国的联盟,与新华夏一方议和,结束国外战争后,开始全力镇压国内叛乱。
然而,沙俄虽然投降,对于西线的战局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
普鲁士虽然获得了波兰的绝大部分领土,领土相当于扩大了一倍。然而时间紧迫,根本不能将新获得的土地加以吞并、融合以壮大自己,实力其实并没有直接获得提升,最对也就是将东线的兵力抽调到了西线,得以全力经营西线战场。
不过,此时的战争,主流的打法已经是阵地战,对于进攻方来说,除非拥有极大优势,否则是很难获得战果的。而此时,普军的主力本来就在西线,即使加上从东线调来的十几万普军,其实也没有扭转自己的战略劣势。
双方不约而同的将能够胜利的筹码放在了新技术上。
双方都在跟时间赛跑,不过,时间稍微对普鲁士有利。因为新华夏直接向普鲁士提供了坦克与飞机制造技术。而英法两国还要自己研究一番,尤其是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