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迪卡波的末日(3 / 4)
导致了军令不畅,虽然武器不错,数量不少,战斗力绝对是战五渣,普鲁士却绝不一样。
普鲁士起源于条顿骑士,被人形象的称呼为:一个军队拥有的国家,由此可见其军国传统,这样的一个国家,其军队自然不乏训练,都是战斗力爆棚的职业军人,士兵的装备更是远超沙俄。毫不客气的说,普鲁士士兵面对老毛子,以一敌二绝不再话下。因此,一方面,老毛子打得奥地利与土耳其军队满口掉牙。另一面,老毛子却被普鲁士打得找不到北。
就这样,俄军每日都冰火两重天的度过着,战线也陷入胶着,70万俄军“精锐”就这样陷在了巴尔干地区,根本无法抽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还是老毛子这样只知道动用武力大棒的粗鲁莽汉?沙俄此时算是明白了两线作战的难处了。
最后,几个人讨论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方案,那就是英法要么加大对沙俄的军事援助,让沙俄在国内征兵,赶赴东方战场。要么,英法加大在西线的攻势,减轻沙俄在东线的军事压力,从而抽调兵力东进。
然而,以法国为主力的西线在普鲁士的压力下,苦苦维持,根本无力大举进攻。英法倒是愿意支援,但是,此时的军事物资自己都用着不够,又谈什么援助沙俄?只是答应提供一批金钱,让沙俄自己的兵工厂提供军用物资以维持战争的需要。
尼古拉一世简直要吐血,“我自己军工厂要是能够生产满足我自己需要的东西,还需要向你们请求提供吗?”
沙俄一边接受这些不能吃不能用的黄金,一遍在破口大骂,却改变了不了当前的战局。沙俄白白浪费了大半年时间。
新华夏与大明的联合舰队虽然早早抵达马六甲,但是却一直是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甚至连对方现在到了那里都不知道。
以此时的条件,海战的爆发其实有很大的偶然性。所谓的偶然性指的是海战的具体时间比较难以预估,除非特定场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在茫茫大海上,想要发现一支舰队,实在是太困难了,更遑论雾天、夜色这些自然条件的影响了。当初,日德兰大海战在海上的接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正式接战前,双方有时候的距离只有50海里,然而就是没有发现对手,若不是一艘丹麦蒸汽船从两支舰队中间穿行,引起二者的注意,海战都很难爆发。究其原因,就是观察手段的落后。
为了这一次海战,新华夏终于启用了最后一台前世带来的雷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