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隐藏在口水仗下的暗流(1 / 4)
然而,虽然与布尔人的争端结束,英国人的心气却久久不能平息,根源就在于煽风点火的新华夏。若不是新华夏的掺和,凭借大英帝国的实力,想要平定布尔人还是比较轻松的。毕竟,此时还不是十九世纪末,大英帝国已经走下坡路,周围还列强环顾;此时英国与布尔人的实力相差更大,普鲁士等国还不能够在海外给英国造成威胁,除了新华夏。
大英帝国在战争进行过程中就对新华夏提出了严重的抗议,在战后第一时间派遣特使到新华夏递交了外交抗议书,里面内容无非是新华夏粗*涉别国内政,侵害了大英帝国海外利益,希望新华夏交出布尔武装人员,并给予一定的补偿,否则,大英帝国绝不会善罢甘休。
新华夏对英国的抗议嗤之以鼻,逐条驳斥:首先开普地区是布尔人长久以来的定居点,虽然英国人通过交易获得了开普地区,但是布尔人既然不愿意臣服英国,那就是自由民身份,有权利离开开普地区,并获得自己土地以生存与发展。
但是一贯骄横贪婪的大英帝国,却不顾国际道义,悍然入侵一个爱好和平与自由的布尔人新的国度,完全就是一个强盗行为。新华夏作为一个文明、自由的国度,以最基本的人权角度出发,支援布尔人完全是道义之举。收留布尔战士同样如此,绝不会屈从英国人的压力,交出这些勇敢的战士。
英国大使气急败坏的走了,临走之前留下一句话,“新华夏必然要为自己此次的过分行为付出代价。”
对于言语的威胁,新华夏一贯是不在意的。
虽然外交纠纷就这么草草收场,却引发了暗潮涌动。
维也纳会议上各大国为防止法国重新崛起费尽心机,由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组成的神圣同盟,最主要的目标便是针对法国。1815年底英国、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还特别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来防止法国再次对欧洲构成威胁。事实上欧洲协调体系是几个大国之间的游戏,只是通过大国之间的协调行动来处理国际事务,制定规则维护均势与和平。法国最初由于战败并不能以大国姿态同等对话,1818年亚琛会议才得以加入其它四国的行列。欧洲协调取决于少数大国的态度,而英国对这个协调体系并不那么热衷,英国希望不用过多介入欧洲事务也能维持欧洲的均势,这也是近代以来英国一贯的外交传统。
形势的变化让大英帝国加紧与法兰西、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甚至荷兰、普鲁士等国加强了联系,同盟关系更加稳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