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爆发的岛津齐兴(1 / 4)
自从英国的使者离开后,岛津齐兴一直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
此时日本的国际形势可以算得上是前所未有的好。首先是确立了与西方主要强国的准盟国关系,不仅获得了他们的资助金,还获得了许多先进的技术,促进了日本势力的增强。至于一衣带水的邻邦大明,在日本伏低做小的小心应付下,也放松了对日本的警惕,竟然放开了双方的贸易,虽然暂时日本还是处于入超的地位,但是随着日本也开始生产生丝,已经有出出口大明的趋势,主要就是大明的丝绸产量随着海外市场的发掘而节节升高,对于生丝需求急剧扩大,由是导致国内市场生丝供不应求,必然会求助于国际市场,而日本距离大明最近,自然是最佳的生丝供应国。虽然原料出口国的地位其实对于日本并不是很有利,但是,谁让此时的日本一穷二白呢,能够有东西出口已经不错了。
最关键的却是,由于大明对日本的开放,导致唯一敌对日本的新华夏,对日本的封锁也形同虚设,让日本得以喘息。
这些年,日本的整体实力都在增强,其中就包括幕府,但是最显著增长的,却在倒幕力量。就从最简单直接的武力上讲,幕府这些年对军事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直接控制的武装力量足有九万余人,虽然由于新华夏技术的封堵,没有获得最新式的后膛枪,但是也是全部装备当世主流的燧发枪,战斗力比较先前可是大大增强。
至于倒幕军变化就更大了。虽然军队数量没有太大变化,总数量只有十五万,但这只是表面的数量,其实暗地里还有几乎同等数量的军队,只是没有明着宣布。这些军队也大多装备燧发枪,甚至还有少量精锐装备着来自西方的后膛枪,战斗力不逊于西方的大明。其实幕府也有后备军,只是数量最多不过三万,这已经是幕府涸泽而渔虽能维持的最大的数量了,这还是在新华夏提供大量贷款的前提下。
除了军事,经济方面的差距就更大了。一方面,幕府为了维持自己庞大的军事力量,不得不加大对自己的实际控制区的盘剥,采取涸泽而渔的政策,导致民间经济凋零,几年间经济不仅没有增长,还衰退了许多。而倒幕军方面,一方面控制的地盘几十倍与幕府,经济实力也是超过十倍,因此即使倒幕军数量数倍于幕府军,但是对于民间的负担反而轻了许多。
最关键的是,在来自后世的岛津齐兴的主导下,仁孝天皇推行“殖产兴业”的政策,大力推行资产新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综合实力突飞猛进。
此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