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为难的大明(2 / 4)
不能在大明自由流通,必须在银行换取本国货币,这样银行就有了一笔收入。个人得到这笔钱又能够促进消费,再次为国家增加了税收,所以,开放对新华夏的劳动力市场,其实同样是两利的事情。再说,即使是前往新华夏的移民,对于大明国内的穷亲戚也都有资金支援,并不是隔断了联系。还有重要的一点,大明人口在战乱平息后,再次进入一个生育高峰期,国内人口再次突破3亿。此时的农业还没有出现化肥什么的,农业产量并没有多大提高,想要养活这么多人口,也只能依靠番薯土豆,所以,人口,对于大明来说,还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啊。
新华夏自然知道,大明其实并不想与新华夏断交什么的,来个大动作,所做的一切,无非就是自己的利益,但是新华夏同样也是国家利益为先,不可能无限的让步。这时候,新华夏借花献佛,将吕宋,也就是后世的菲律宾抛了出来。
大明是个内敛的国家不假,这是汉人的天性。可是,大明的精英阶层都在新华夏留学过,知道此时已经是海洋的世纪,要想国家强盛,就离不开海洋,确切地说,是强大海军带来的殖民利益。
此时的西班牙在新华夏与美利坚的几次打击之下,已经日薄西山,成了英法华美等国任意欺凌的鱼腩。大明自然也知道西班牙此时的情形。此时的西班牙不经国力衰弱,引以为傲的海军,更是连万吨级的无畏舰都没有,因为他们没有制造铁甲舰的造舰技术。反观大明,随着技术的进步,却已经能够建造两万吨级的无畏舰,虽然性能比不上新华夏与大英帝国,但是绝对属于第二梯队的领头羊。
内敛的大明也已经打算殖民了,吕宋作为距离大明最近的岛国自然进入大明掌权者的视野。吕宋此时的土著人口不多,最关键的确实土壤肥沃,天气炎热多雨,稻米一年三熟,十分适合农业生产,这可是吕宋的华人言之凿凿的确认过的。有了吕宋这个农业基地,养活两三千万人口应该问题不大。
只是,新华夏海军就是此时东亚海洋的霸主,没有新华夏的许可,大明并不敢轻易尝试殖民吕宋,因为新华夏可以随时切断大明海军的后路,让大明功亏一篑。但是只要新华夏默许,以大明的实力独自赶走西班牙独占吕宋就比较轻松了。
作为新华夏放行的条件,大明保证,严格限制满族的野心,并保证双方边境的稳定。
不过,严格说来,新华夏并没有付出什么,大明想要殖民吕宋还要自己争取,为什么就同意了新华夏的谈判要求了呢?大明之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