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农业机械化与四茬轮种(2 / 4)
2月底终于能够较为正常工作,基本上是工作5至7天小修一次,一个月大修一次。已经基本满足使用要求。
农业机械解决了,崖山人又在考虑种植方式。
按照中国农民的传统思维,只要是地,最好全部种满能够让人吃饱的粮食才好。至于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那些都是次要的。至于多番连续耕作导致的泥土肥力下降进而粮食减产,汉人一向的思维,那就是更加努力的施肥,浇水,等等,将一家劳动力全部扑在土地上,才换的粮食不至于减产。所以,汉人给世人的所有的印象都是勤劳、质朴、能干。
新华夏的现状是人少地多,与大清的状况是截然相反的。因此,崖山人给新华夏开出的药方就是,以最少的人力换来最大的耕种面积,以最大的耕地面积来换得足够的粮食。
与勤劳的汉人相比,西方的农民似乎显得更加懒散。他们对于土地肥力的下降,最常见的做法是休耕。就是将肥力下降厉害的土地闲置个几年。等到肥力上升,一把火烧掉地上的荒草,以此肥田后再次耕作。
直到后来,发明了深耕技术,让土地肥力得以充分利用。十八世纪,英国出现的诺福克四茬轮种法因为其科学性,得以大力推广。
16世纪开始,英国东部地区的农场主找到一些有效利用休耕地的方法,其中一种是利用耕地种植两种新作物:萝卜和豆科植物。种植萝卜的优势有二:一是控制野草生长;二是提供牲畜的饲料。农民也可以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萝卜,增加收益。而豆科植物则可以固氮,提升土壤的肥力。这两种新作物的种植产生了一种良性循环的农业效应:减少休耕土地又增加了牲畜饲料生产,充足的饲料可以饲养更多的牲畜,同时又生产更多的肥料,肥料的增加又提高了土壤的肥沃,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轮作制应运而生,豆子与大麦夹种,萝卜种在两季粮食之间,休耕地被充分利用起来。小麦、萝卜、大麦和豆子连续轮种,这就是广大的农业基本生产者通过长期探索和实践而发明的诺福克轮作制。第一年种小麦,第二年种萝卜,第三年种大麦,收完大麦种三叶草、黑麦芽,第四年收割三叶草和黑麦。萝卜用以喂牲口。饲料通过牲口转化为大量的粪肥,不仅肥了牲口,而且提高了地力,增加了谷物产量。
因此,崖山人将土地分为三种类型,最肥沃的种植小麦,次等的种植大麦或者大豆,最贫瘠的种植萝卜。然后再依次轮替,以保持甚至增加土壤的肥力,从而来个可持续发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