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8 / 10)
题的。
这个朝堂上,大多是从这样的脑筋不成问题的基层官员中再往上层层选拔出更高一级的官员来。这样的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要说多么的道德洁白如君子,说出去没人信不说还要遭人笑话。
真正的君子或者脑筋转不过弯来的书生,早在最基层的时候就被筛掉了。不是说朝堂上就藏污纳垢容不得正直之人,而是他们这样的人往往不懂得妥协。可偏偏,政治这个东西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利益是实实在在摆在面前的,他们当然要欢迎,没有人傻乎乎地说出什么不义之战这样的遭人恨的话。
是以,在工部尚书这样的‘官场老人’面前就上演了这样的一出叫他感慨万千的场景来。
怪道当初皇帝陛下对于征伐倭国之事那般的坚持,如今算是看出效果来了。面子和里子之间,他们还是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更何况,这些朝臣在发现,在做出这样没有‘天朝上国’‘以德服人’的举动之后,除了几个传不到他们耳中的老儒生叫骂几声国将不国之外,其他诸如报纸诸如民间的物议还是很觉得他们的行为是为国着想,与国谋利来着。
也是那倭国不争气,在被重重的剥削之后,对待帝国的态度却更加的殷勤备至了,以前已经是一百分的恭敬,现在更是恨不能拿出一百二十分来。
朝臣们一看,面子里子都有了,何乐而不为呢!
散朝之后,管云飞也没有回鸿胪寺,他拿着新出来的京城日报自寻了一家清净的茶馆做下,看着上面的关于沙俄皇室的一些风|流轶事,赞叹道:“没想到还真叫他做成了。”当初林珩来找他,表示想要进鸿胪寺的时候,可把他给下了一跳。
但是在听过他的分析之后,管云飞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两国之间还没有正式的来往,因为人种的原因,国内也不好派遣暗子。既然此路不通,那么放一个光明正大的使臣在明面上也是一个不错的注意。
沙俄算是东欧,一向被西欧的王室看不起。但是,看法仅仅是一方面,这些王室之间的联姻却依旧很频繁。所以,在帝国像西欧派驻使臣后不久,沙俄绝对不会拉下的。而且,从地域上来说,两国还更加靠近一些。
这一点还是自己出现在管云飞他们面前的玛丽小姐说的,像这样的东西林瑜是知道的,但是更细一些,比如这一任的沙俄皇帝和英国的查理国王是表兄弟关系,除非林瑜开了天眼,否则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