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5 / 11)
不就是干脆从一开始就通过不了。因为他们尊重‘人权’,采用匿名投票的方式,那个官员愿意自己的脑袋上加上一道紧箍咒。
不过,林瑜在严苛的同时,对这些官员的待遇还是下了本的。
相比于洪武时期的俸禄养不活一家老小的情况之下,汉朝官员的俸禄哪怕是最低一级,也足够一个贫寒之家一跃成为中等人家了。更被说,还有这种各样的福利,比如说是退休保障。在社会福利这个字眼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之下,汉朝的官员就已经成为了享受这一福利的第一个群体。
林瑜前所未有的从国库中专门拨出一个款项用来给致仕官员,根据他们会有的不同评价每个月会有一笔补贴。
拿白安这样的中书门下平章事来举例,他在任的时候有着宰执的高俸禄,等退下去之后,还有国家给予的致仕补贴。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在任的功绩都会影响这一份补贴的厚度。在他退下去之后,众臣会对他的功绩作为评价。这样的评价可不是像前朝那样的给一个词,而是实实在在的考数据说话。国家财政增加了多少,民众的知识普及率提高了如何,总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地方。
等评价新鲜出炉了并通过了重臣的一致认同,国库会根据这样的一份评价,来衡量发放所少的补贴。
至于致仕俸禄这一概念也被林瑜给提出来了,这个就和他印象中的退休工资差不多。还有养老金之类的福利,官员们也都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这样的厚待可以说是纵观前面数千年都不曾有过,所以林瑜针对贪腐而制定的一些列严苛的条例,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去反对。
少不得在感恩戴德的同时,绷紧了身上的皮罢!
这时候的国库还处在赤字阶段,好些款项还是身为户部尚书的林如海亲自打了借条从皇家内库中借来的。对,就是借条。林瑜表示,这些钱财都是需要国家按着利息来还的。利息不高,百分之三而已,相对于民间的高利贷,这已经是堪称薄利了。
就算如此,这依旧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举动。
故宋乃至于前明时期,常有皇帝拿内库补贴国库的举动来。官员大臣们也想的很开,这个国家都是你皇帝的,没道理国库没钱的时候,你袖手旁观啊!
但是林瑜就是不一样,他不向民间征赋,甚至将不拿国库的钱写进了汉律下的宗室律之中。在朕提出这一点的时候你们头点得飞快,那国库像皇家借钱,就不用打欠条还利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