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5 / 11)
裂的棒子国要么是不省心的白眼狼,要么就是亲美还自尊心爆棚,天天闹幺蛾子;交趾战争,用来打仗堆壕沟的米袋子还是兔国支援的;菲佣国两头摇摆墙头草,等等等等,数一数还真叫人头疼欲裂。
而这些国家的共同点只有一个,全他么都是接受的西方的意识形态。这一点甚至在兔国都没有免俗,林瑜那一辈就是听着月亮是国外圆这样教育长大的。直到国家真正强大了,年轻一辈才开始寻根,开始建立起民族自豪感。但是在西方早就开始玩起了文化侵略这一套来说,已经慢了一步。
这也是林瑜背后始终有一根鞭子在催促着他的原因,他绝对不愿意看见这样的情形再出现一遍。
白安揣着满腹的心事出了宫,连原本想问一下的关于儒家学说的事情也给忘了问,他今天收到的冲击已经最够大了。他明白林瑜和他这样说的意思,既然作为本朝第一个宰执,林瑜又春秋鼎盛大权在握,皇帝和宰相之间做好沟通是必要的。
他相信林瑜限制皇权的初心,但是经过刚才的那一番奏对之后,他也相信凡是挡在林瑜面前、阻止他实现他心目中强国目标的人都会被他毫不犹豫的丢弃。
当然,白安是怎么都不可能和林瑜对着干的。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跟着这样的帝皇一起名垂千古不干,偏偏唱反调等以后被后人嘲讽吗,他又不傻。所以,他现在这是要召集所有的弟子故旧,将今天的这一番话简明扼要地交代一下,然后按照林瑜的意思组建起第一任内阁。
这样的形制本就是旧时而来,只不过将原本宰执身边的幕僚给明面化了而已。按照林瑜的设想,宰执一届五年,连任两届为限。等宰执推下去之后,可作为国家顾问,依旧出谋划策,只是不再掌权而已。而那些幕僚有了在宰执的内阁中工作过的经验,对他们以后的官途履历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权归中书门下,政令的效率也能得到保障,少了扯皮。牵制也简单,故宋已经给出了答案,中书门下另有一职名为参知政事,实质为副相。若是这一届的宰执强势,则副相如诺诺。相反的,若是宰执的政令引来争议与不满,副相则可以直谏宫中,请皇帝出来平相权。
白安对这些都清楚,但他自己不是恋栈不去之人,也不会拿了权利之后就不愿意放下。想来,这就是林瑜会请白安来做这第一届的宰执的原因。白安本就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替林瑜稳着大后方没有出什么问题,威信已经有了。
他的弟子贵精不贵多,可以轻松的拉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