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册封(1 / 8)
大朝会当日, 文武百官位列出席。
一名御史当先出列,义愤激昂跪地上书:“大齐自太.祖起,就已立下规矩,皇帝年五十之后, 宜早立皇子为储。陛下不立皇子,改立皇孙, 非正统之道。请皇上侧妃燕王为太子, 以正万年之统,以安四海民心。”
随着此人一马当先,立刻又有好几位御史、文武官员跪地请立燕王。他们说来说去, 意思很明显, 越过皇子立皇孙,名不正、言不顺。
其中一人还一头撞在大殿的柱子上,血流如注,晕死过去。
这种情况会被史官记录下来的, 一般皇帝为免自己在青史上留下骂名,都要亲自去扶那御史起来,加以宽慰, 说一些改过自新的话,然后群臣相和,留一个善于纳谏的明主贤君的美名。
燕王与赵见鸿打的也是这么个主意。
一切都按照他们预设的发展,只可惜皇帝连看都没看那御史一眼, 只冷眼注视着底下的朝臣。
大殿里落针可闻, 燕王的额头浮现出豆大的汗珠子。
也不知过了多久, 皇帝才一声冷哼:“朕何时说过要立皇孙了?”
什么?
燕王一系的人纷纷倒吸了一口冷气,他们之所以敢上书,正是因为他们抓住了皇帝要立皇孙的把柄。若是上书成功,燕王日后登基,一定少不了他们的好处。若是被皇帝斩杀,也能青史留名,他们的妇孺也会得到很好的照顾。
可是,现在皇帝说他没有立皇孙的打算,那就是他们随意污蔑、诽谤、造谣,而他们污蔑的对象,不是旁人,乃是堂堂九五至尊。
完了,完了。
跪在地上的那些人,感觉自己像跪在冰天雪地里一般,从内到外透心凉。同时,也开始埋怨燕王,昨天燕王说,从内阁首辅那里得到了消息,皇帝明确是要立皇孙呐。
搞了半天,竟然是假消息!
燕王才不管地上跪着的那些人是怎么想呢,既然皇帝不想立皇孙,那就一定是立皇子了。若是要立别人,皇帝一定会叫那些人回京的。可是皇帝没有那么做,就证明父皇想立的人是他。
燕王心里紧张,汗珠子就更多了,父皇,真的会立他为太子吗?
可是昨晚他派人跟内阁首辅打听了情况,问父皇到底要立谁。内阁首辅说,世子赵见深会继续住在东宫。
这不就是说,父皇会立赵见深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