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箱子(1 / 4)
“嗯, 这边地势有高低差, 当年鬼子隐蔽地做了夹层应该是为了放些贵重物资,做成密室外人很难发现, 我爷爷也是得到图纸以后才知道这里的存在。”
铁门上有一个旋转的机械转盘, 谢韵凭着脑海里的记忆将转盘转到要求的刻度,边对刻度边想这些当年让个十岁的孩子都记住可真不容易。一个锁芯露了出来, 用手里唯一的一把钥匙插进去逆时针拧了两圈半, 啪嗒一声门开了,两人没立即进去开门等了一会,但里面空气并不污浊。顾铮拿手电光扫了下门边,发现有电灯开关, 试了试一按竟然亮了。谢韵看着灯光下一目了然的空间, 心说鬼子做东西可真细致, 这条线路不知接到哪根主线上,这么长时间电路还好使不得不说真是个奇迹, 可能整个码头现在的供电线路应该还是沿用的老线路。
里面大概有500平米大小,因为夹层, 层高不是很高,不到二米五,不知通风口接在哪个隐蔽的地方,夹层里有空气流动并不憋闷。
里面东西真不多,特殊定制的箱子大概二十几个码放在一起只占了一个角落。两人走上前, 这种箱子应该外层专门做了防潮处理,不设锁跟铁门的打开方式有些类似, 谢韵知道怎么开,摸索着打开其中的一个,两人探头望去,里面只放了两个碗?没错是碗……
箱子不小,为了防止搬运中碎裂,碗被嵌在特殊的凹槽里,顾铮还好,谢韵自从看到里面的东西已经快要原地爆炸了。
顾铮知道这两个东西肯定不同凡响要不也不会被这么郑重安置,但古董这块他还需要补课,碗里面还有张纸条,顾铮拿起来看到上面写着:比真金还真的宋代出品,饿得剩条裤衩也得给老子保住了!顾铮有些好笑,觉得真是谢韵爷爷的风格。
“哥窑啊,这个确实能当传家宝。”谢韵激动得声音都抖了。这种宋代浙江名窑出品的冰裂纹瓷器,传世也就一百余件,比元青花还要稀少,谢韵曾经在故宫博物院跟上海博物馆见过正品,其他都是后代的仿品。虽然灯光不明亮,但还是挡不住那种雨过天青的冰润色泽,是珍品中的珍品。
“我爷爷真有眼光,这个从来没在家里出现过,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得到的,估计是受姜爷爷的熏陶,姜爷爷就是那个收藏家。”谢韵好不容易抑制了激动情绪说道。
谢韵又顺手打开旁边的箱子,里面是一顶精美的凤冠,这个应该不是文物,虽然有些年头,色泽有些发暗,但能看出镶嵌、錾雕、点翠的工艺是近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