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4 / 4)
苓是知道呼延骓不认得汉字的。只是听泰善把他家殿下跟小学堂里的小儿放在一起比较,她仍免不了替那位可怜见的殿下同情一把。
“殿下为什么会设小学堂,还让刘拂……”
她没天真到小学堂是专门为了让刘拂教部族里的孩子学汉字才设的。只是以戎迂与吐浑的关系,比跟大胤更亲近。就像她始终不明白,上辈子的时候,呼延骓为什么舍弃了戎迂,投奔大胤。
泰善笑笑没答。
也许是因为大胤乃大国,戎迂不过一小小游牧民族,资源稀少,能依靠的不过是小心谨慎维持着与各部与大胤之间的平衡。但如今的这位大可汗上位后的种种所为,早晚有一日,戎迂不是被大胤踏平,就是毁于吐浑之手。
但另一个原因,可能还是因为他们殿下还位从未谋面过的生父。
见泰善只是笑,并不作答,赵幼苓知道,他这是不打算跟自己说太多。
她也不在意,等今日的骑射课都结束了,赵幼苓一头栽进毡包,擦过身子,换好衣裳,抱着书直接跑去了他的毡包。
她两辈子都没怎么受到程朱理学的约束,自然脑子里也没有男女大防的想法。
等进了毡包,见呼延骓难得没在忙,当即递上了书。
好不容易送走了手下人,正打算松快松快好好小憩一会儿的呼延骓,看着递到面前的汉书,忍不住眼角一抽,颇有些没好气道:“干什么?”
“汉人有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赵幼苓张嘴。
呼延骓头疼道:“什么鱼啊鱼的,听不明白。”
两辈子都没正经读过多少书,所以现在拼了命读书识字的赵幼苓想了想,终于找到了对的话。
“《诗经》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殿下教我骑射本事,我教殿下读书识字。”
她信呼延骓日后必有大成,她没什么大本事,但教会他读书识字,也算是为他往后投奔大胤出一份助力吧。
赵幼苓这么想,越发将手里的书往他面前递。
呼延骓低头。
书上硕大的几个字,从前他的确是看不懂,可这几日忙里偷闲也去过小学堂几回,那汉人小子虽然蠢,但教书倒是认真。赵幼苓手里这本,可不就是那汉人小子说的,汉人给小儿开蒙用的《幼学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