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4)
赵蓉蓉赞了一回赵莺莺的针线,却没有说什么——这就好比做最简单的活计,横着缝一个布口袋,学了几年针线的巧手是那个样子,才拿针几个月的小囡囡也是那个样子,这也做不出花儿来。
此时王氏正在织机钱纺绸,手上不停,嘴上问两个凑在一起做针线的女儿:“你们两个在做些什么,也带契芹姐儿。可别让她只知道在巷子里疯,虽然才五岁,也该知道一点女孩子样儿。”
王氏膝下三个女儿,大女儿蓉姐儿最是文静温顺,二女儿莺姐儿没有那么温顺,却也很沉静——其实这还好一些,她们将来也必定是在市井人家里讨生活的,似蓉姐儿一般,她心里还要忧虑呢。
唯独只有最小的芹姐儿和她两个姐姐都不同,人来疯一般也不知道和谁学的。家里两个姐姐学做针线,她是坐不住的,撒腿就往外跑。这个样子倒是把个女儿家都要学的女红当作了老虎一样,也不知道一两年后她开始学这个,要多难熬!
赵蓉蓉远远地应了一声:“芹姐儿就算是在巷子里,也是和自家兄弟姐妹玩耍,娘多想了——我和莺姐儿在做针线,莺姐儿手工好,又细致又妥帖,比我做的还强呢!奶和外婆果然是见识多,当初看莺姐儿拿个针、捻根线就能下定论了。”
赵家祖母方婆子和王家外婆姚氏,两个人在这上头确实有些门道。王氏隔着门帘子就笑道:“你奶当年做接生婆走街串巷,进了多少大户人家的内宅,见过多少小囡的针线,自然有见识。至于你外婆,一个人正经做针线娘拉扯你舅舅和我,自然更不必说了。”
说着得意炫耀道:“当初你外婆手艺好,做的绣品值钱,就算比不得那些一副绣屏上百两的名家绣娘,也算是个出色的了。那时候只靠着你外婆一个人,我和你舅舅就过的比巷子里好些人家孩子好了!你舅舅当初到医馆里做学徒学医不要花钱?我出嫁的时候不只有一双顶会织绸的手,还带着一张织机,这些不要花钱?全靠着你外婆一针一针做出来的。”
只是兴高采烈之后又是不忿:“只是你外婆从来看我不上,说我手指头笨,脑子也一般,做不来精细活儿,也就跟着她学些纺纱织绸罢。比起做普通针线要赚钱,也是将来家里的一个进项。”
赵莺莺心里赞叹了一回,自家外婆倒是很聪明。像赵家和王家这样的,家里女孩子顶了天了又能有什么前程?出嫁家里也补贴不了多少,未来日子过的如何,还是要看他们自己。
这样一门能带来进项的手艺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