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物以稀为贵(1 / 6)
武松也知道贞姐儿眼下在官府里做事, 还特地来看望勉励了一下。见小姑娘出落得愈发伶俐, 第一反应是,六娘以后没那么辛苦了。军事上的任务, 有众兄弟帮忙分担,政治上有各朝廷大员配合,而经济方面靠她一人力挽狂澜, 再多一百个帮手都不嫌多。
贞姐连忙放下手里的笔, 站起来打招呼。她年龄渐长, 如今倒不怎么怕武二叔了。只是武二叔变成了六姨她姑爷,便不知该怎么称呼。想来想去,还是遵循旧制,小声叫道:“武二叔……”
潘小园赶紧解释:“是前几天刚进京的,秦桧……”
武松却表示明了, “知道。这几日好几个兄弟已经跟我说, 秦中丞派人把他们老小都接来团聚了。”
潘小园默然。秦桧做的好事众人皆知。又忽然心中起念, 吩咐贞姐:“能不能查到秦桧秦中丞有没有认购国债?”
贞姐手捻单据, 飞快一扫,答道:“有。前日朝堂上‘集资’时,当场认了一千缗。昨天又派人专程来度支司,买了三百八十七缗,说是又从家里找到些积蓄。”
潘小园跟武松对望一眼。姿态做得如此漂亮。先积极参与,大方出手,然后又有零有整的买了第二次,似乎是为了支援卫国战争, 俨然已是倾家荡产。
但她又不是没去过秦桧家里。单是那小院子就精美瑰丽,再加上王氏说漏嘴的那个“比皇宫还好看”的大花园,拥有这样府邸的人,家中积蓄只有一千三百八十七贯钱?
当年武松被通缉的时候,人头还值三千贯呢。秦桧这点“积蓄”,半个武松都买不起。
果然是在真金白银的利益下,不得不露出些真面目。跟风站队、巴结上官,对自己有利之事不吝啬花钱,但在“买国债”这种得不到短期回报的集体行动中,似乎就不那么大方了。
他可没想到,潘六娘手下的小账房,居然一笔一笔记得清楚,也想不到,会有人时刻惦念他,专门查他一个人吧。
这事记在心里,嘱咐贞姐别乱说。
毕竟像秦桧这样,只是象征性出资的朝廷大员不在少数。民间百姓里,多半也只是称赞岳飞等人的慷慨解囊,轮到自己的时候,怎么也鼓不起勇气,拿半辈子的积蓄换一张精美的纸——纸上的字儿也不认得呀!
到底是新事物,不太容易被人接受。潘小园觉得需要出动“宣传部”了。但以萧让为首的“传令司”大部分人,眼下都忙着对宪法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