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 / 4)
他唯长辈之命是从……不太可能。
就如前两年村长假公济私,将我们几家的地租抬高一事,纪玉以一本《居元集》正品孤本抵了租子、换了银子,还因对《居元集》的注解让陈府大公子对他另眼相看,破例允许他进入尚文书院。
云溪再三向他道谢之时,他只是淡淡一笑:“书是拿来读的,在我看来,其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读书,我已熟读《居元集》,还抄录了一本,是否正本孤品也无所谓。《居元集》于我本是奇货可居。我幼年时虽陈大公子也向我求购过《居元集》,但若那时给了他,也就换几两银子,我于他是雁过无痕。我要的,是将能用之物用在实处。银子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得到本来不可得的机会。此时就是个好机会,为何不用?”
一个被刁难了,却反而让他交好了陈府大公子,进了尚文书院的人,一个能将别人的算计当成机会的人,是不会甘心被别人操控着走的,除非他自个愿意。
我的沉默让纪玉看了我好几眼,低声问道:“你想什么?”
我摇了摇头:“没什么。”
他低下头挖起棵苦苦菜敲掉根部的泥土,道:“福家在镇上米行的生意受了好些影响,冷落了许多。这年头,可是很注重门风礼节的,特别是那些大户人家,也是耗粮的大户,更是重门风,重礼节。”他看了我一眼:“你这报复,可真是威力不小。”
是吗?原来福家的生意也受了影响。
在我当众拒婚时,只是想给他们个教训,并没有打算影响了福家的生意。
纪玉看了看我,道:“这是他们咎由自取,你也别为他们愧疚。”
我摇了摇头道:“我不愧疚,他们门风败坏在先,让他们受影响的,是这世间的规矩、礼仪、风尚,做下事情的是他们,虽是我将事情宣之于众,归根结底放不过他们的是这世间的规矩。我只是……”
我只是心里有点酸,福婶一家与我家,是多年的老交情,过年节之时还经常附赠礼品,虽然大多自个做的糕点、几双鞋子等东西,虽然不值几个钱,可难得的是那份情谊……
福婶搂着我说笑的温暖笑容……小时候与明辰、福顺嬉笑玩闹的场景……
就这样物是人非。
作者有话要说:并不是阿喜故意将纪玉推远,而是原来在她心里,云溪才是最配纪玉的,如今虽然明白了当事人愿意才最重要的道理,但让她突然喜欢纪玉、突然就接受纪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