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7 部分(4 / 6)
她回去,好言劝说,他愈劝,吴娇儿愈怕,哭将起来。
车夫警觉,死活不肯再赶着车往前走,要回城报官。杨卫青气急败坏的抢了吴娇儿装银子的包裹,下车跑了。
又是一个凑巧,大山、柱子、贺永年三个在城外跑马回来路过时,看这车夫满脸焦色,里面有女子嘤嘤的哭声,情状可疑。
问及才知方才的情况,柱子和贺永年策马去追,留大山在这边儿守着马车。吴娇儿在车厢里听到外面这人的声音似是在哪里听到过来,伸出头来,一看是大山,顿时又羞又愧。
贺永年与柱子追了半晌,没追上这杨卫青,只将吴娇儿送了回家。再后来,宜阳县城本就小,在街上打转也总能碰上一两面儿,一来二去的,便熟识了。
柱子与张巧儿互有情意,贺永年便与出主意,让他回家与爹娘议议,早些去提亲。早先张巧儿与吴娇两个,见这三人见天打马游街,正事儿不做,以为是那等浪荡公子哥儿,见了几回之后,才发现实则不是那么回事儿。
柱子有意讨好张巧儿,自然是将贺永年的事儿与她说个七七八八。张家是宜阳的老户,张母与张父对当年的事儿都略知一二,也都信了柱子的话。
柱子爹娘则更欢喜,儿子悄不吭声将媳妇儿都找好了,寻个由头来城里,借机瞧了瞧这张巧儿,生得白净利素,家境也还过得去。便使了媒婆前去提亲,亲事极是顺利,当年三月里提的亲,十月里便成了亲。
大山与这吴娇儿倒是在两人成亲之后,由这二人撮合的。
※※※
柱子前面抱一个,后面背一个,和大山在前面走着,吴娇儿与张巧儿在后面跟着,两个孩子奶娘陪着,一路经过七八个院子门口,都是住满了人,内眷也不少,都出入随意,不少男女身上都挂着小香袋,都是来烧香的。
几人走出后门儿,都笑道,“本想着大暑天儿的,无人来呢。没想到这里这样热闹。”
山林浓密,曲径通幽,山涧间溪水哗哗流淌,确比城内凉爽不少。这一行边走边说笑。
不知不觉便远离寺院。
吴娇儿与柱子媳妇儿相携着说悄悄话,“据说这里求子极为灵验的,我们再去拜拜?”
张巧儿点头,“好,反正要住几天儿。咱们今日玩过,明日早上去烧第一炷香。”
吴娇儿正要说话,突然眉头凝住,身子也立着不动。
张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