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造反!攻城!(8 / 9)
时候明朝政府官僚运作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战时体制。他们原以为压制住当地官衙就能控制局面,所有计划也都是由此而定。结果真打起来却发现:这里的武装力量并不完全控制在县太爷手中,而是由一名千户所掌握,最重要的建筑也并非官衙,而是官仓。
那名千户也堪称果断了,一发现城门被破,城池眼看不保,立刻当机立断决定烧掉仓库。幸亏这里是海岛,气候潮湿,前不久又刚刚下过一场雨,火头没能烧起来,反而引起负责维护秩序的乙队队员注意——要阻止本地无赖趁乱抢劫,特别是放火,这一点唐健在分配任务时倒是反复叮嘱过的。他们武警部队处理群众事件不在少数,每次都会碰到这类趁火打劫的家伙。现代尚且如此,何况古代。
所以唐健专门安排了乙队在随后入城维护秩序,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乙队队员前去阻止放火,却碰上城中最大的一股武装力量,伤了十多个人。不过甲队的火枪手们立刻赶到,唐健过来一看这架势立即想到官仓的重要性,马上下令强攻。
乒乒乓乓一通乱枪之后,县仓里面横七竖八倒了一片——全都是当地人。这些士兵抵抗的应该说很英勇,但他们碰上的对手实在太变态。
——头上戴着摩托车头盔,身上穿了两三层的外套,最外面都是厚帆布牛仔衣或工作服,还特意用水浸湿了……最前面十多个突击队员都是这身装备,其防护能力比起当时流行的棉甲恐怕还要强一点,更何况,这批人作战方式还不是肉搏!
当时县衙土兵们已经排列出了一个挺完善的防御阵形:手中长矛一致对外,任何试图靠近的人都会同时遭到三四根枪刃攻击,这一招据说还是当年戚家军流传下来的战术,对付倭寇屡建奇功。然而这次他们碰到的敌人根本没想靠上来,一顿排枪后土兵就统统倒地,连举团牌的都没例外——而那原本正是专门用来防护火铳铅子的。
……
等到天亮时,大明崇祯二年的临高县城已经完全落入这批悍匪之手。不过和传说中专门烧杀抢掠的倭寇不同,这帮人居然没有任何劫掠意图。反而把十多个趁乱企图放火抢劫的地痞无赖给打死了。所有人都被要求呆在屋里不许上街,语言虽然不通,凶狠的表情和动作却足以表达这层意思。
被俘人员都被救了出来,还好都没受什么伤害。李老教授那副文质彬彬的学究气质起了大作用,在这个时代读书人总是很受尊敬的,他甚至没被投入大牢,被关押在文庙里了。当突击队员们找到他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