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3 / 4)
点,文辞通不通畅另当别论,可和外头同龄的学子相比,已是十分优异了。
张贲来得晚,众人都觉着他未必能跟得上功课。结果他一考便是馆内第三名,且听他的口吻,不但觉着是理所当然,竟还曾奢望过榜首吗?
众人默然良久,问道,“你入学前师从何人?”
张贲自知失言,掩饰道,“曾在沛国相县刘公门下读书,先生是相县最有名望的大儒,我在同窗中也是佼佼者,一度十分自满……然而此刻才明白河伯何以汪洋而兴叹。原来先生举荐我入国子学,是有这样的苦心。”
他话说的谦虚有礼,但名次摆在那里,众人都排在他之后,自然无法再找回优越感。便依旧默然不语。
也不知是谁再度开口,“怎么你排在乙榜上?”
四下听众立刻便惊醒起来——乙榜列的是寒门庶族出身的学生。寒门子弟混迹华族之中,还大模大样的同他们言笑晏晏,岂不令人恼火?
但随即又想到,张贲毕竟有张璃替他作保,也许是先生弄错榜单了呢?他们便不急着下结论,只不动声色的离远了些,追问道,“是啊……你不是彭城张氏之后吗?”
——张贲却并从未正面承认过这件事。毕竟他的父亲在此事上栽过大跟头,他不愿重蹈前辙。
但众人正面询问,也不给他含糊其辞的机会。
张贲百般聪明伶俐,此时却忽的就被噎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还是琉璃猛然站出来,道,“自然是先生弄错了!表哥他——”
“表哥?”众人见张贲的情态,已知道其中有猫腻。此刻听琉璃失言,立刻便明白了什么——士庶通婚,固然会被人指责婚宦失类,但真正被严防死守的,其实还是士族嫁女给寒门。如果是士族从寒门中娶妇,虽也会被看轻取笑,但还不至于被过分苛责。至于士族纳寒门之女为妾,那就更是司空见惯了。
众人便猜测,想必张贲是张璃的族兄为假,是他舅家表哥才为真——如此说来,他竟连姓氏也是假的了?
“他不是你的族兄吗?”
琉璃便咬定了,“他当然是我的族兄,我不过错了口而已。总之我会向先生问明白的!”
众人疑窦丛丛。却尚不值得为此便和琉璃撕破脸,便姑且听信了。
这一日徐仪来得晚了些,进幼学馆时正碰见如意看榜回来。
他前一日刚刚收到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