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传承(大结局)(3 / 6)
来才变成镇。
再到如今,这里成为人口众多的大县。
而在游寒村原址面朝寒山的方向,大家或许只知那里有个左家庙宇,百年间香火不断。
后人有去左家庙宇求子的,有去求姻缘的,但其实那里历经数年还立着一座碑,坐落于寒山悬崖峭壁之下,碑上刻有四字:酒洒河山。
这四字就是由左家探花郎出身的小女婿,后高居宰相之位的罗峻熙亲笔镌刻。
“说起这位青史留名的罗相,我知道在座的各位满是骄傲和自豪之情。
因为想必你们听过传言,说咱们这游寒县书院的许多珍贵书籍,都来自于那位罗大人捐赠。
但我今日不得不站出来澄清一句,并不是的。
据我所知,目下我们书院的书籍,只剩下一本是出自罗相赠与,还被咱们山长束之高阁,谁都不让看,说那是镇馆之宝。甚至整个州府,整个咱们北方地域的书院全加在一起,罗相留给后人的真迹,也不会超过三本。
且三本听说还都是农书。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还要那么传啊,这就要提:传承二字。”
老先生说到这里,面露动容:
“最开始,罗相在考取探花功名后,只是位在翰林院任职的罗大人。
谷撞
罗大人深知咱们这偏远地方想要读到好书,想要让更多的人能读得起书,极为不易。
所以他真的有向老家以及各个偏远书院捐赠许多书籍。
至于之后的事,其实不难猜到。
在历经多年后,罗大人当年捐赠的书籍早被后人翻烂。但是别忘了,当年受益于罗大人捐赠书籍的那些举子们进士们,他们也会一批又一批的考上去。
然后就有了偏远书院会再次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一拨又一拨的新科举书籍。
而且捐赠者只使用一个共同的名字,他们都叫罗大人。
一代又一代鲤鱼跳农门的功成名就者,想用此种行为感念罗峻熙,这就叫作传承精神。”
老先生望着讲台下一张张热忱的年轻脸庞:“所以我愿诸位早日金榜题名,将来也能延续这种传承。”
说完就希冀地看着大家。
而下面的学子们则是一脸问号:没啦?这就传道育人完了?您这也太潦草啦,都没有听够。
“先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