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九九六(5 / 6)
被走到碗橱边准备拿碗筷布置饭桌的江溪听到,不由自主地顿住了。
严格说,被影响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求学的机会。
跟着父母漂到B市借读的第二年江溪才知道,原来没有本市的户口是不能考高中的。江溪一直记得初中班主任委婉的解释,大意是连续三年的三好生中考可以有六分的加分,老师之前忽略了他不是本市人,现在已经知道他用不到加分了,三好生的名额有限,还是留给用得到的同学比较好。这事刺痛了江溪敏感的自尊,他当时故意不在乎地笑着说无所谓,回到家里却狠狠地剪碎了初一时的三好生证书。
作为一个心思敏感的小北漂,江溪人生中第一次对自卑二字有了种较深刻的领悟。
当时他很闹了一阵子要回老家到大舅那去上学,可父母出于怕给亲戚添麻烦的考虑没有同意。江爸说高中可以继续给他交高价的借读费,等到高考时再回去考也是一样。江溪妥协了,可惜造物弄人,一九九九年他参加完中考的第二天,在出租房里陪着江妈看《还珠格格》的时候,吃完晚饭去加班的江爸被车给撞了。
头上缝了不少针,江爸出院后在家躺了将近两个月,虽然最后江爸没事慢慢好起来了,但当时确实不知道会不会留下什么严重的后遗症。这种情况下,不算其他费用,仅借读费一学期就是八千多的高中让江溪犹豫了。
江爸是家里的顶梁柱,刚到B市的第一年跟江妈一起做过各种各样的小生意,卖猪肉、卖熟食、卖水果、卖包子……最后无一不以赔本告终。靠死工资和买断工龄辛苦攒下的几万块钱全打了水漂,连个响儿都没听见。江爸是那种眼瞅着别人给了花不出去的缺角残币都不好意思说换一张的老实人,根本不适合做生意。最后一位比他们家先一步到B市讨生活的老邻居搭桥,幼年就学下了一身木匠手艺的江爸去了个家具厂打工,才算有了每月三四千元的稳定收入。而江妈拜了个会蘸糖葫芦的大娘为师,学会了蘸糖葫芦,就买了冰柜和三轮车,开始了夏天在繁华路口卖冷饮,冬天蹬着三轮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日子。那时一到冬天江溪总是放学写完作业就帮着江妈给洗好的山楂一颗一颗去核,从没在晚上十一点以前睡过觉,即使他凌晨四点半就会起床用功温书也是一样。只是辛苦倒也不怕,但每天跟城管打着游击讨生活的日子是异常艰难的,江妈不止一次被城管把江爸给做的装糖葫芦的玻璃罩收走哭着回家。
当时鉴于江爸的车祸,江溪深思熟虑了一番后才告诉父母,不读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