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部分(6 / 7)
。”
赵大头只好承认是高中一年级对李雪莲动的心:
“初中时你一头黄毛,到了高中,你才长开了。”
李雪莲又问高中时赵大头常给她买“大白兔”奶糖,钱是从哪里来的。赵大头说:
“偷俺爹的呗,为给你买糖,我没少挨打。”
李雪莲笑了,抱着赵大头的头亲了一口。又问高中毕业前夕,赵大头把她叫到打谷场上,为何推了他一把,就把他吓跑了。赵大头遗憾地拍着床帮:
“那时胆小呀。如果当时胆大,人生的路就得重写。”
又摇头:
“又长了三十多年,胆儿才长大了。”
李雪莲又啐了他一口:
“你现在是胆大吗?你现在是不要脸!”
两人笑了。接着又说起当年的同学、老师。三十多年过去,老师们大部分都去世了。初中的同学很多记不清了。高中的同学,知道的已经死了五个;剩下的,也都各奔东西。三十多年过去,大部分同学都当了爷爷奶奶;老了老了,混得圆满的少,被生活儿女拖累得疲惫不堪的多。说到儿女,李雪莲又说,自己的女儿,自己一个人把她从小养大,谁知养了个卖国贼,如今跟她也不一条心。不一条心不是说她不听话,而是在李雪莲告状这件事上,别人不了解详情指她的脊梁骨情有可原,女儿从小在她身边长大,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知道事情缘何而起,也不理解她,还嫌李雪莲整年抛头露面去告状,给女儿丢了脸,就让李雪莲生气了。女儿十九岁就出嫁了,明显是躲她。女儿自出嫁,很少来看她。倒是一直没跟李雪莲在一起、跟秦玉河长大的儿子,知道心疼娘。儿子的名字,还是李雪莲起的,叫“有才”。去年秋天,李雪莲在县城街上走,与有才走了个面对面。这时有才也快三十了,有了个儿子。常年不见面,李雪莲没认出有才;人已经走过去了,有才突然认出了李雪莲,又从后面撵上来,拉住她叫“妈”。娘俩儿相互看了一阵,有才说:
“妈,你老多了。”
又说:
“妈,知你受着委屈,可你也不能不心疼自个儿呀。”
临走时,又悄悄塞给李雪莲二百块钱。说到这里,李雪莲落泪了。赵大头替她拭泪:
“我觉得有才说的是对的。”
接着赵大头也叹息,自己那个儿子,早年上学不成器,让他跟自己学厨子,可他在灶前待不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