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部分(1 / 6)
大开了眼界,以为国家已经有了堪与世界列强抗衡的军事力量,但与眼前的德国军队的装备相比,才明白用全套的德国军械装备、经德国教官一手教练出来的新建陆军还是二流的货色。 德国人怎么可能把最先进的军械提供给自己的宰割对象呢?袁大人,你好糊涂。 其实袁大人一点都不糊涂,而是知县自己糊涂。因为,袁大人压根儿就没想用这支新军去与列强作战。 那天,在济南府的演兵场上,袁大人让他的炮兵试射了三发炮弹。炮弹从演兵场中央射出,飞越了一道河流一座山包,降落在一片卵石滩上。知县和同僚们在炮队统领的带领下,骑马赶去参观弹着点。知县看到,卵石滩上呈三角形分布着三个深达二尺的弹坑。弹坑里的石头被炸得粉碎,棱角锋利的石片飞出去几丈远,卵石滩边的杂树林子里,几棵胳膊粗的小树被拦腰斩断,断茬处流出了许多汁液。县令们一个个啧啧有声,发自内心地赞叹不已。但那天演习的大炮,就像是摆在通德书院校场边上那十二尊大炮的儿子。知县明白了在德国人的无理要求下袁大人为什么一味地退让;明白了为什么在处理孙丙事件中袁大人就像一个巴结权贵的懦弱父亲,竟然站在欺负了自己的孩子的权贵之子的立场上;自己的儿子已经受到了欺负,可是父亲还要扇他的巴掌。无怪乎袁大人在晓偷高密百姓的告示里说:尔等须知,德人船坚炮利,所向无敌。尔等多滋一回事,就多吃一次亏。稍明事理者,不待谆谆劝谕。岂不间俗言曰:‘老实常常在,刚强惹事端’,此至理名言,望尔等牢记在心……” 知县把自己曾经引为自豪的鸟枪队、弓箭手与德国人的军队进行了比较,顿时感到颜面无光,难以抬头。鸟枪手和弓箭手们也满脸的尴尬,走在书院外的大街上,如同裸体游街的奸夫。知县原本想带着武装去谈判是为了壮天朝的声威,向德国人示强,但此时他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扒着眼照镜子的愚蠢举动。怪不得他下令县兵整装出发时,身边的随从们一个个龇牙咧嘴满脸怪相。他们肯定都去通德书院看了德国人的武装和德国兵的操练,而他那时正在街里生病。在病中他记得随从们向他报告说德国人的军队已经强行开进了县城,并且强占了通德书院作为军营,而德国人强占书院的理由竟然是因为书院名为“通德”,既然“通德”,就应该让德军驻扎。那时他打定了寻死的主意,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消息充耳不闻。他没死成之后,才感到德国军队擅自进城。强占书院是无视高密县当然也是无视大清国尊严的海盗行为。他亲笔起草了一份义正词严的通牒让春生和刘朴给德军司令克罗德送去,要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